中国智慧的跨文化翻译与传播—林语堂《幽梦影》英译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112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语堂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真正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中国作家,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翻译大师。作为译者,林语堂成功地借助翻译实现了其“对外讲中”的夙愿,为“中学西传”树立了良好的典范,因此,其翻译有着重要的借鉴和研究价值。但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学者对林语堂及其翻译的研究并不充分。大多数学者局限于单纯的文本对比,而忽略了其翻译选择背后的因素,为了使人们更好的了解林语堂及其翻译,重新发现林语堂对中国文学,特别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很有必要将其放在宏大的现实文化背景下进行审视和考察。  本文以林语堂英译《幽梦影》为中心,从文化多元系统和翻译操控的角度对林语堂译本的选择,翻译策略的运用及其译本选择,翻译策略运用背后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林语堂之所以能够成功地跨文化翻译与传播中国智慧,是因为他在合理运用语言层面的归化翻译策略和文化层面的异化翻译策略的同时,全面考虑了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对译本选择,翻译过程和翻译出版的重要影响。林语堂翻译的成功是对如何打破文化中心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的藩篱,更好的弘扬和传播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启示。
其他文献
西尔维娅·普拉斯是当代美国“自白派”诗人之一。她的诗歌笔调低沉,情绪阴郁,主要描写了当代西方人的反常心理,尤其热衷于探讨自杀心理活动,赞美“死亡是一种艺术”。其诗作还关
针对热收缩薄膜的综合性能要求和生产实际,进行了热收缩薄膜用二元和三元共混体系收缩性能的研究,对比了不同吹胀比时共混体系的收缩性能。结果表明:薄膜LDl63具有适宜的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