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发展的地域模式与空间战略研究——以宜昌为例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乡统筹发展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相关领域学者进行研究的热点。如何统筹城乡发展,是关系到宜昌这样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和民族地区于一体的特殊地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文章立足空间角度,探讨宜昌城乡统筹发展的地域模式与空间战略,从行政等级尺度着手,构建市、县、乡三级地域发展模式;并以流域经济带为视角,进行城乡统筹空间战略研究,进而基于宜昌的启示总结城乡统筹发展路径。这对其他类似发展地区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  第一章至第二章是绪论及理论研究,第一章主要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以及技术路线;第二章对国内外关于城乡统筹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  第三章至第五章是本文的主体,首先从人口、地域差异和产业分析宜昌城乡发展现状特征,并总结湖北省典型地区城乡统筹经验;之后以城镇化发展程度、主导产业选择以及城乡关联度为依据构建城乡统筹市、县、乡三级地域模式;最后选取长江、沮漳河、香溪河以及清江四条河流作为城镇发展廊道,从体制机制入手,探讨城乡统筹空间战略。  第六章至第七章是启示和结论,基于宜昌的启示,从多元化、差异化及持续性等方面总结城乡统筹发展路径;最后由全文,分别从横、纵向空间角度总结城乡统筹发展的地域模式及空间战略。
其他文献
干旱、半干旱地区,湿地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其动态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类的生活都具有及其重要的影响作用。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大规模的垦荒和水利工程的修建,使得入湖水量大为减少,艾比湖湿地面积不断退化,导致周边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威胁着北疆地区的生态环境安全,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以新疆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
近现代是湖湘人才活跃的重要时期,湖湘人才的地理研究旨在揭示湖湘人才空间分布的地域规律,发现其与地理环境间的内在联系,挖掘影响湖湘人才成长的主要因素,为当今湖南人才环境和
住房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关系到国家的民生建设。近年来,房价快速攀升,致使住房困难成为了当前困扰社会和谐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国家的相关政策支持下,各级政府急需开
2013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5号)出台,从宏观层面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为我国各工业园区的建设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本文以此
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传统与遥感相结合的方法,以GIS技术和空间统计分析方法为主,利用遥感植被指数(NDVI)数据、土地利用数据、气象数据、作物物候数据、作物系数和统计数据等资料,在传统利用彭曼公式和作物系数计算作物实际需水量的基础上,引入依据作物实际生长状况(本研究采用作物NDVI)计算出的土壤湿度指数,构建了一个基于遥感数据与统计数据的区域粮食作物耗水量的模型。首先以华北平原地区为验证区
英语写作在高考命题中对学生而言是相对较难的部分,它不仅考查考生各个层次的语言能力,如语法、词汇、语篇结构、语用能力等,还考查学生对语言使用的准确性、流利性等,是一种对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考查。试题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情境和要求写一篇书面材料,要求考生在充分领会“提示”的前提下,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成一篇内容充实、句子连贯、用词贴切的作文。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进行有效的写作训练,才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