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化钨(WC)陶瓷颗粒具高熔点、高硬度及良好的稳定性,与金属基体的润湿性好等优点,常用作耐磨材料的增强相。利用表面熔覆技术,在零件表面制备一层WC颗粒增强的金属基耐磨涂层,可以有效的抵抗机械磨损,获得好的经济效益。本文在Q235钢基体涂覆以W粉(或WO3)、石墨、硅铁、Al粉,及铁粉组成的合金粉末,利用氩弧熔覆反应合成WC颗粒增强的铁基熔覆层,分析了熔覆工艺、碳含量对熔覆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合适的钨源与熔覆性能良好的合金粉末是获得原位自生WC颗粒增强铁基熔覆层的关键。利用WO3、W粉为钨源分别制取熔覆层,研究表明:WO3高温下易发生汽化,伴随严重的飞溅,熔覆层中W含量低,未生成WC,而形成了Fe3W3C复式碳化物,颗粒增强效果不佳,洛氏硬度仅为HRC34.4;采用W粉取代WO3为钨源,自生WC颗粒均匀的分布在熔覆层中,强化效果明显,洛氏硬度高达HRC67.8。针对W熔点高,导致合金熔体流动性能差,工艺成形差等问题。在熔覆层中添加Al粉,可以起到提高合金液相流动性,改善表面成形的作用。Al粉含量为0.5wt%效果最好,当Al含量过高时(1wt%),熔覆层工艺性能变差、WC析出量减少,并出现聚集生长。熔覆层组织由WC、Fe3W3C、合金渗碳体、奥氏体、马氏体、Fe7C3、Al4C3组成。WC颗粒在合金液W、C原子过饱和区析出,以小平面生长形态生长,形成三角和块状形貌均匀分布在熔覆层中。熔覆工艺及碳含量影响熔覆层相组成及形貌。研究表明:当熔覆电流控制在150160A、预置块厚度为22.5mm时,可以获得稀释率小,且成形好的熔覆层;多层熔覆时,后焊层对前道熔覆层有细化晶粒、促进WC析出的作用;合金粉末中碳含量对熔覆层组织及相组成有强烈影响,随着C含量的增加,熔覆层液相停留时间增加,导致WC析出数量增多、相邻WC出现粘结生长为大的WC颗粒。同时,Fe3W3C先共晶相的析出得到抑制,熔覆层抗裂性能增强。熔覆层沿厚度方向显微硬度呈抛物线规律分布,显微硬度值可达HV0.21102.21863.5,其强化机制为弥散强化、固溶强化。通过湿橡胶摩擦磨损试验后失重对比,熔覆层耐磨性能提高了19倍以上,具有优异的耐摩擦性能,其磨损机制为显微切削与硬质相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