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北京地区11家医院住院AECOPD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病原菌构成情况的调查,了解主要病原菌的抗菌药物耐药情况、重要临床特点及应用不同抗菌治疗方案的疗效,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杆菌相关耐药基因的流行状况,拟为优化AECOPD抗菌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调查北京地区11家医院呼吸内科及呼吸监护病房自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入住的的326例AECOPD患者的流行病学材料、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转归、病原学培养及应用不同抗菌药物的预后;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杆菌相关耐药基因的流行状况;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不同种类抗菌药物的应用。结果1、共入组患者326例,其中男性207例(63.5%),女性119例(36.5%),年龄46-100(平均75.7±9.6)岁。145(44.5%)例患者院前应用抗菌药物,最常见的是应用第二、三、四代头孢、喹诺酮类或者第二、三、四代头孢+喹诺酮类。病原学检测的总体阳性人数为109人,阳性率为33.4%;其中前五位病原阳性菌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占17.6%;铜绿假单胞菌,占15.5%;鲍曼不动杆菌,占9.2%;肺炎支原体,占6.3%;金黄色葡萄球菌,占4.2%。统计显示院前未用抗菌药物组与用抗菌药物组之间临床治疗终点无统计学差异。根据住院后使用抗菌药物分组情况,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哌拉西林/酶抑制剂与其他抗菌药物相比费用较低,住院时间与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组相比明显减少,但与其他方案抗菌药物相比无差异。各方案之间临床好转率无明显差异。AECOPD患者痰培养G-阴性菌位于前四位是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杆菌。普遍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的耐药率较低,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SHV在KP中的占有比例最高,而DHA基因在AB菌中的阳性率最高78.6%, TEM在大肠杆菌中覆盖率最高62.5%, CTX-M-15在KP中占28.6%,其余三种细菌的阳性率低于20%。同时携带两种或两种以上基因型四种细菌分别为11株(52.4%),6株(28.5%),8株(57.1%)、3株(30%),且多为CTX-M型与TEM或SHV型共同存在,说明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可能与携带多种β-内酰胺酶的耐药基因有关。与膜通透性相关的Opr-D2基因阳性率与药敏结果较一致,可能可以预测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的耐药性,从而为抗菌药物的选择提供依据。结论AECOPD住院患者痰培养前五位的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支原体、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普遍对抗菌药物耐药率有升高趋势。住院后应用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哌拉西林/酶抑制剂与其他抗菌药物相比费用较低,预后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不同抗菌药物对不同细菌的耐药机制各不相同,耐药基因的产生和在细菌之间传递可能是细菌耐药范围越来越大的主要原因,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正确及时的选择抗菌药物是治疗预防耐药的关键。对耐药基因的筛选可能为以后抗菌药物的选择提供相应的治疗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