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市场化发展与促进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yuehu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在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末的低迷状态之后,本世纪初重新在诸多节目中开始崭露头角。电视纪录片以其趣味性强、内容有深度、画面精美、知识性强等特征吸引了许多受众的喜爱,在国内的众多电视节目中占据了自己的一席之地。然而,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创新,中国的传媒业置身于经济变革的风口浪尖,电视纪录片面临着更多的挑战。电视纪录片在中国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经历一系列的改革,笔者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走市场化发展道路,这其实也是业内的共识。本文从市场的角度出发,提出如何提高电视纪录片的品质,扩大电视纪录片在电视节目市场上的占有率,从而实现中国的电视纪录片整体良性的循环和发展。   本文首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什么是市场化发展道路在第一章内作了概念上的界定,根据对“市场”概念的理解以及形成市场要素的分析,提出市场化就是在形成市场要素的基础上,使市场关系成为主要的调控手段。同时,第一章也阐述了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必须要走市场化道路的原因在于:这首先是一种顺应历史潮流的行为,有利于提高中国电视节目制作的整体水平,带动国内传媒市场的繁荣;同时,积极发展电视纪录片市场化有助于突破西方国家的传播强势,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帮助实现我国国际地位在世界上“和平崛起”。   在明确了走市场化道路的方向和重要性之后,文章分析总结了现阶段中国电视纪录片市场化的现状和不足之处。对于市场化现状的分析上,文章首先梳理了电视纪录片市场化发展的脉络,认为电视纪录片市场化雏形诞生于纪录片创作者们通过获奖而得以销售作品,再以现阶段制作和销售上均较为成功的《故宫》为例,说明在本世纪初期电视纪录片的市场化已经开始取得初步进展,商业运作是纪录片提高质量,实现价值的一个必然路径。但是,由于现阶段公民法律意识的淡薄,电视行业产业化程度较低以及电视纪录片的质量总体偏低等不足之处,导致了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市场化水平偏低,电视纪录片市场没有完全形成。   如何更好的走市场化发展道路?文章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视角出发,认为电视纪录片要想在国内获得良好发展,不但要提高自身品质,更要建立健全良好的市场大环境,在良好的大环境下促进电视纪录片的交易和竞争。纪录片市场大环境的建立首先要明确纪录片的商品属性和版权意识,其次要促进实现良好的电视纪录片市场机制,再次业内要重视多元化的经营销售理念,在市场开发上多做文章。只有在进行良好销售、实现赢利的基础上中国的电视纪录片才能保持活力,实现良性循环发展。   针对国际市场的特点,中国的电视纪录片生产首先要克服语言的障碍和文化背景的差异,跨越这些差异就要求导演在纪录片拍摄之初就做出合理的规划,站在国外受众的立场上全面考虑。笔者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结合国际上畅销的纪录片创作特点和国际纪录片评奖的规则进行分析,提出制作符合国际标准的电视纪录片。文中对选题、画面、设置故事情节、提高人员素质等方面都做了详细的梳理,同时还指出努力发展国内电视纪录片市场是基础性的保障等,强调通过弥补这些不足来提高电视纪录片的质量和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等。   我们从现有的中国电视纪录片制作和销售中已经看到了很多进步和不足,本人试图将这些现状加以总结和概括,并具体化,希望对实践有所帮助,为我国的电视纪录片早日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提供一点借鉴。
其他文献
进入21世纪以来,一种新型的即时通讯工具与大众生活发生着日渐亲密的接触,这就是手机。手机以其强大的信息传递优势和自身承载的技术优势,从单纯的通讯工具,脱胎为集影像制作
学位
学位
中国电影产业历经改革开放三十年,无论是影片的数量、质量还是其营销的模式、手段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相比美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中国的电影产业可谓刚刚起步。尤其是在电影产
学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陆新闻事业对新闻评论的重视一如既往,不论是在国家经济建设中,还是在扭曲的阶级斗争中,新闻评论的作用都得到了强调。新闻评论在这60年的演进中,除了受到政治因
进入21世纪,媒介理念和技术更新极快,媒介融合是传媒业当前最为炙热的话题之一。当前媒介融合的技术背景较之以往有了实质性的改变,计算机技术在衍生新媒介形式的同时,对传统的大
学位
21世纪,浩浩荡荡的全球化浪潮将一体化的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乃至于想象、认知方式与情感欲望模式推行到了整个世界。中华民族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积淀的精神文明,在“美国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