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支架”最初指的是“脚手架”,即架在建筑物外部,用以帮助工人建筑房屋的一种暂时性辅助设施。本研究中的“支架”是一种比喻,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给学生提供的临时的帮助。著名心理学家伍德最早将“支架”一词应用到教育教学中,为之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笔者在郑州二中实习期间观察到该校的语法教学效率有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性有待增强。因此,笔者尝试将支架策略运用到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通过开展行动研究探讨其对高中生英语语法学习的影响及其在语法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并重点关注以下两个问题:(1)支架策略的运用会给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带来什么积极的变化?(2)支架策略运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哪些问题?原因是什么?笔者以郑州二中高二(1)班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语法测试等方法从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开展了课堂行动研究,并利用SPSS17.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研究结果如下:(1)支架策略给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带来以下变化:态度方面,支架策略运用在语法教学中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转变了学生对语法抵触的态度,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法的信心;知识方面,支架策略运用在语法教学中削弱了学生学习任务的难度,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并灵活运用语法知识;能力方面,支架策略运用在语法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方面,教师在给学生搭建“支架”的过程中,加强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2)在运用支架策略的过程中,如何准确恰当地选择“支架”类型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是一个难题。首先,“支架”的类型非常多,随着学习环境的变化学生也会需要不同类型的“支架”。其次,学习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学生在每个学习阶段的学习水平不同,其所需要的“支架”类型在每个发展阶段也就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