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院制是在教育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的书院制最早源自晚唐,盛行于宋元,推广及完善与明清,迄今已经有100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古代特有的教育文化机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高等教育领域的市场化改革步伐逐步加快,社会对于创新创业型本科生的需求持续加大。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20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将教育改革发展作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核心,书院制作为融合古代教育、现代教育、国外教育等各方面优势的教学形式,其发展模式近些年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当前国内的香港中文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绍兴文理学院等在创新创业型本科生人才培养方面均通过设立“学院”,建立书院和专业学院双院协同运作机制,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10年,绍兴文理学院积极全面参与到浙江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以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为契机,从而全面开启了自身书院制教学改革管理模式,通过多年的努力和发展,已经形成了以阳明书院、东山书院、曦之书院等为代表的特色书院体系,书院制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推行严格的“双院协同”以及“队伍集中”管理模式,逐步形成了事务统筹管理,学生高度自治,自由服务的特色管理体系。本文基于书院制视角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以绍兴文理学院为例,以香港中文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牛津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经验为参考,运用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对当前书院制模式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分析认为国内多数高校推行的书院制模式相对较为单一,当前的模式主要存在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氛围尚未形成,传统教育思想和合作主体认识不到位,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困扰着本科生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当前的模式主要仍然局限于专业教育,同时由于校企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从而不利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由于创新创业与教育脱节现象也较为显著。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不难发现以上原因是制约当前创新创业人才模式发挥优势的关键。同时,由于教育体制改革不充分,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本科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通过浙江绍兴文理学院案例分析以及国内外经验借鉴,本文认为解决以上问题应当从以下方面努力:即通过创建优良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氛围,加大政府财政倾斜力度,从而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全面塑造学生创新人格。通过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完善创新创业人才教育激励约束体系,全面激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活力;通过完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加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培育的投入、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与教育改革相结合的教学体系,从而不断健全创新创业培育与教育培养体系;通过改革教学方法,给予学校更多的自主权,全面推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孵化基地建设,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