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村金融资金需求量逐年增加,然而由于缺乏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农村金融供给不但难以满足农户和农村企业的资金需要,还导致大量农村金融资金外流现象的产生,特别是作为农村金融资金的主要供给者——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在农村建设和发展中的贡献度逐年减少,直接导致我国农村金融机构资金严重的净流出现象,使得改革的推进和资金供给现实相互矛盾,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旺盛的资金需求。本文以南京市农村地区资金流动状况进行实证研究,结合南京地区近5-10年来农村地区资金流入流出的实际情况,通过数据举证,定量分析等方法,对南京市农村资金回流问题予以初探,验证了南京市农村地区资金流动主要渠道,包括金融、财税、价格等三大流出途径。同时通过研究农村资金流入的几点方式,并抽取南京市六合区作为样本数据加以辅证,分析出阻碍农村地区资金回流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业自身存在高风险性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资金流动偏好。其主要原因可从如下三方面分析:从农村金融环境上看,导致资金外流的原因主要包括农村地区金融信用的缺失和农村投资环境的落后,进而影响了农村地区的信贷投放和吸纳资金能力;从农村金融体系上看,农村资金外流主要受农村金融机构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经营策略的调整和盲目规避信贷风险三方面的影响;从农村金融政策上看,财政支农基础投入不足、支农资金流向趋于城区、支农资金投入地区不平衡、支农资金结构不合理以及支农资金到位率不高,也会阻碍农村资金的回流。再通过对农村资金外流的负面影响加以反面论证,指出农村资金外流不仅影响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不利于维护农村地区的金融秩序,导致非正规金融活动的出现,还会阻碍城乡统筹发展,抑制农村经济的货币化发展,加速二元格局的形成,不利于工农产业的协调发展。根据以上实证,验证了建立农村资金回流机制的必要性,并对农村资金回流机制的建立提出合理化建议,需要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村吸纳资金能力;通过加快农村金融环境建设,改善农村投资环境;通过优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立资金回流投入机制;通过综合运用政府职能作用,建立资金回流导向机制,使资金有效回流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