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吉林省产业集聚发展理论与模式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xue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集聚是一种能带来显著经济效益的经济增长机制,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内源力。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的吉林省,正处于新旧产业的整合与更新过程中,要继续作为国家的工业基地,就必须顺应全球化背景下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努力推动和强化产业集聚,增强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能力。本文着重对吉林省产业集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吉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区位模式。本文首先对产业集聚理论内涵进行了简要的综述,并分析了我国产业集聚的动态发展模式,指出目前我国正处于计划型产业集聚、政府扶持型产业集聚和市场主导型产业集聚三种模式并存的状态。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产业集群的阶段化分析模型,运用工业化进程理论和集中度等分析法,对吉林省的产业集聚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吉林省在产业集聚中存在的宏观与微观方面的问题;以区位论、耦合机理、区域经济发展等理论为依据,根据吉林省经济地域的划分,提出了以中部地带为发展核心,促进形成产业网络型的经济地带,并以它作为研发中心,构建东部地带的医药制造工业带,对于生态较为薄弱的西部地带,注重恢复生态环境,为建立集草原生态、草原牧业和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复合型生态农业作好准备。
其他文献
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是国际技术扩散的一条重要渠道。作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形式,FDI对东道国的技术溢出效应受到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经
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最大的内流经济带,推动其健康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产业集聚作为一种重要的区域经济组织形式,其发展能获得规模经济,带来经济效益,长江经济带的建设有必要依赖产业集聚的发展。但过度集聚可能会降低经济效益,而集聚适度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因此对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集聚水平及其适度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基于长江经济带2002-2013年20个二位数制造业的面板数据,利用EG指数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