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氏志贺菌血清型多重PCR分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xczs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针对O抗原合成基因wzx和O抗原的修饰基因gtrI,gtrIc,gtrII,oac,gtrIV,gtrV和gtrX设计引物,以常见的14种福氏志贺菌血清型(包括1a、1b、1c、2a、2b、3a、3b、4a、4b、5a、X、Xv、Y、和F6)为标准菌株,建立福氏志贺菌血清型多重PCR分型方法。方法多重PCR:根据O抗原的合成基因wzx和O抗原的修饰基因gtrI,gtrIc,gtrII,oac,gtrIV,gtrV和gtrX设计并合成引物,对常见的14种福氏志贺菌血清型(包括1a、1b、1c、2a、2b、3a、3b、4a、4b、5a、Y、X、Xv和F6)建立一种多重PCR鉴定方法。有效性验证:对不同血清型的总共358株福氏志贺菌对此方法的有效性验证。结果本实验建立了针对O抗原的合成基因wzx和O抗原的修饰基因gtrI,gtrIc,gtrII,oac,gtrIV,gtrV和gtrX的一种多重PCR鉴定方法,对常见的14种福氏志贺菌血清型(包括1a、1b、1c、2a、2b、3a、3b、4a、4b、5a、Y、X、Xv和F6)能有效进行分子分型,并快速、有效的鉴定。用多重PCR对不同血清型的总共358株福氏志贺菌进行分析。除了8个菌株外,其余的都符合,一致率达到97.8%。那8株菌分别为Y为5株,5a为1株,X为2株。传统血清学鉴定为Y和X的菌株,多重PCR显示为2a和2b,而5a(NCTC8523)为一个新的F5。序列分析显示:5株Y中,4株是由于gtrII中移码突变引起的:1株为4个bp的删除(1197-1282),3株为1bp的删除(1031bp)。另一株有完整的gtrII,但是缺失可能存在于其他的地方。对于2株X菌株中,它们在gtrII上都有单个bp的缺失。不规则的5a,很意外的发现oac基因。DNA测序显示:在oac基因上有2个bp的缺失(345-346bp)。多重PCR一次能鉴定8个基因片段,准确、快速,较传统玻片凝集法有诸多优点。结论本研究建立的福氏志贺菌血清特异性多重PCR检测方法具有准确、快速等优点,可用于临床检验和疾病监测。
其他文献
目的:培养骨髓神经组织定向干细胞(neural tissue committed stemcells, NTCSCs),观察NTCSCs经静脉移植后在脑缺血大鼠脑内的分布和分化情况。方法:采用DMEM/F12(1:1)无血清神经
脊髓腰骶段对调控机体盆底肌、大肠和生殖器官等起着重要作用。在机体衰老的过程中,脊髓腰骶段呈现出与年龄相关的衰老性变化,同时还会表现出肠、膀胱和生殖器官等盆腔脏器的器
目的:通过分析小鼠小肠菌群失衡前后小肠中树突细胞的形态、数量、亚型及功能的变化,探讨菌群失衡对小肠中树突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1.抗生素诱导小鼠小肠菌群失衡的菌群检测:实验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与菌群失衡组。正常对照组小鼠灌服无菌水,菌群失衡组小鼠灌服400mg/ml头孢曲松钠,每次0.2ml,每日2次,间隔6h,连续8d;分析小鼠小肠菌群,建立小鼠小肠菌群失衡模型。2.小鼠小肠树突细胞的分
背景:  红细胞表面表达多种黏附分子,包括CD44、CD58。红细胞黏附分子CD44参与淋巴细胞的活化、再循环以及归巢,造血,肿瘤细胞转移和炎症细胞趋化等作用。CD44与配体结合增强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