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透明已经成为卫生领域的前沿话题与趋势,本研究将采用类实验设计的研究方法,探讨用药信息公开对合理用药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为中国用药信息公开理论及实践提供循证证据。 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和专题小组讨论的方法确定用药信息公开的内容,通过类实验研究的方法探讨用药信息公开对合理用药的促进作用。 研究纳入湖北省Q市20家乡镇卫生院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机构特征(覆盖人口数、医务人员数、门急诊量、机构运行指标、合理用药培训等指标)采用Topsis方法将20家乡镇卫生院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公开乡镇卫生院和医生的平均门诊处方费用、抗生素处方率和注射剂处方率等用药信息指标,每月更新一次(2013年11月-2014年10月)。通过当地信息系统搜集干预前一年(2012年11月-2013年10月)和干预后一年(2013年11月-2014年10月)20家乡镇卫生院的门诊处方1218282张,搜集到机构324名医生的基本信息(年龄、工作年限、性别、职称、教育程度及收入)。分析指标为平均门诊处方费用,抗生素处方率和注射剂处方率。 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描述20家机构在干预前的基本特征,纳入的324名医生的基本特征,1218282张处方的患者信息以及三个分析指标在2012年11月-2014年10月的变化情况;采用倍差法分析干预的效果;采用倾向得分匹配的方法分析干预对匹配的114对(228名)医生处方行为影响;采用分段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干预的即刻效果和长期效果。 数据的整理使用excel2007,数据分析使用Stata12.0,检验水平为0.05。本研究通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伦理委员会审查,编号为:IORG0003571。 结果: (1)从我国法律层面与国内外研究实践层面确立了本次用药信息公开的内容:平均门诊处方费用,抗生素处方率,注射剂处方率。 (2)研究期间,20家机构平均门诊处方费用为46.27元,总体呈上升趋势;抗生素处方率为63.56%,呈总体下降趋势;注射剂处方率为64.59%,呈总体下降趋势。 (3)干预对平均门诊处方费用总体上未产生影响,对医生处方行为改变未出现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但分段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干预从长期效果来讲,使平均门诊处方费用每月降低0.66元。 (4)干预使抗生素处方率总体上降低14%,具有统计学差异,能促使医生降低抗生素处方的比例。但分段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干预促使抗生素处方率降低的即刻效果和长期效果没有统计学差异。 (5)干预对注射剂处方率总体上没有影响,但促使医生降低了注射剂比例,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分段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干预使注射剂处方比例立即下降4%,而其长期效果却没有统计学差异。 (6)此外,研究结果显示:男性患者平均门诊处方费用低于女性,抗生素处方率低于女性,注射剂处方率低于女性;19-45岁患者平均门诊处方费用最高、其次为60岁以上患者、46-60岁患者,≦18岁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的抗生素处方率和注射剂处方率逐渐降低;新农合患者的平均处方费用低于自费患者、其他保险类型患者的平均门诊处方费用最高,新农合患者抗生素处方率和注射剂处方率高于其他保险患者和自费患者。 结论: 我国乡镇卫生院不合理用药情况依然严重,用药信息公开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乡镇卫生院合理用药水平。应加大用药信息公开研究,加大用药信息公开力度,形成符合中国特色的用药信息公开体系,进一步促进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