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互联网时代,新的意见表达渠道涌现,用户思维与互动的概念进入影视作品领域,IP,作为互联网时代拥有广大受众基础的情感寄托,携带着IP资源、IP剧两大新概念应运而生。由2014年开始,IP剧成为了最炙手可热的市场现象,大面积地占据影视剧市场的份额,然而伴随IP剧的热潮的却是无止尽的批评。IP剧为何成为热潮,从IP资源到IP剧这一新模式到底如何创作和运作,成为了值得关注的问题。IP剧的热潮得益于政策、技术、经济、文化四个方面的多重推动力。“一剧两星”政策与对现实题材的限制使得市场选择IP剧成为主流,互联网的普及与摄制技术的提升为IP剧的运作和创作提供了可能,资本的投资取向、IP自身的高转化性优势与产业环境的优化赋予了 IP剧热潮根本动力,消费文化的盛行和大众审美文化范式的转变则在文化上引领了对IP剧的消费行为。IP剧的热潮与大量的负面评价,实则是面对IP剧这一互联网时代的新形态的冲击,影视作品中艺术性与经济性的固有矛盾被激化的必然结果,从IP资源到IP剧的优化,应该从与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有机结合、突破IP的封闭性、强化社群概念进行改进。从IP资源到IP剧的创作模式从创作方式和创作内容两个方面体现。原始文本的受众借由互联网平台进行参与式与互动式地创作、投资方为揣摩大众喜好而进行的中间形态的尝试构成了其创作方式;贴近原始文本的情节设计、从单一到多元的人物刻画与多重视角下的心理空间呈现的叙事角度共同构成了其创作内容。从IP资源到IP剧的运作由IP拥有者、投资方、制作方、播出平台、观众参与,主要沿用确定IP开发意向、购买版权、IP剧制作与发行、衍生品开发的运作流程;从价值链的角度出发,粉丝经济新形式的上游价值链、宣传发行新形态的中游价值链、衍生产品开发心态所的下游价值链成为从IP资源到IP剧这一运作模式的重要特点。本文立足于叙事学、美学、价值链等相关知识,以全面关照IP资源、投资方、摄制方、观众/受众/大众/用户之间关系的视野,以IP剧与改编电影在运作和创作上的差异为突破口,对IP剧热潮这一现象进行学理研究,希望借此为学界和业界带来一些关于IP、IP资源、IP剧等新概念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