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温楔压对喷射沉积SiC/7090铝基复合材料致密化的影响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fy68213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坩埚移动式喷射沉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材料制备新技术,在制备大尺寸合金及金属基材料方面具有显著的优越性。然而喷射沉积坯料通常存在一定数量的孔隙,颗粒表面存在一定数量的氧化膜,颗粒之间未能完成良好的冶金结合状态。因些需要致密化和塑性变形才能获得理想的组织和性能。楔形压制是一种新型的压制工艺,即通过局部变形、多道次小变形累积实现大变形的致密化加工方法。本文在恒温楔压的基础上引入温度梯度,很好的解决了恒温楔压时高向变形不完全的问题,大大减化了工艺流程,本文主要对比研究了恒温楔压与梯温楔压两种加工工艺对SiC/7090铝基复合材料致密化的影响,并系统的研究了梯温楔压的致密化规律,通过对比实验发现梯温楔压很好地解决了恒温楔压时一次加工后致密化效果不佳的问题,这对大尺寸喷射沉积多孔材料的后续致密化和塑性变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得出如下结论: (1)通过模拟坯料的加热过程,得知对坯料加热时,当加热时间为90min时,坯料的温度梯度最为理想,呈现出136℃的温度梯度。通过实验中对坯料的加热过程得知,当加热为时间为90min时,坯料的正面及侧面分别呈现出180℃及250℃的温度梯度。 (2)梯温楔压时,坯料首先呈现出“双曲线”的形状,在中期与后期,坯料与模壁完全接触。恒温楔压时,坯料始终呈现出“倒梯形”的形状。梯温楔压初期上层与下层的金属流动优于中层的金属,中期与后期,金属的流动趋于均衡,最终整体基本达到致密化效果。恒温楔压时,坯料的上层金属首先发生流动,上层的流动速率大于中下层的金属,在整个压制过程中,中下层金属始终未与模壁接触。 (3)梯温楔压与恒温楔压时,最大高向压下量均为25%,在同一位置的取样点,梯温楔压的相对密度均高于恒温楔压的相对密度。梯温楔压与恒温楔压时都是上层的硬度值最大,最大值分别为117.3HB与118.3HB,梯温楔压时硬度值分布比较均匀,大部分区域的硬度值都大于100HB,而恒温楔压的硬度值分布不均匀,底层的最大硬度值仅为68.5HB。 (4)梯温楔压过程中,高向变形量为5%,15%以及25%时,在长度方向上,沿压头运动方向,坯料的相对密度逐渐增大。在宽度方向上,坯料中间的相对密度最小,坯料边缘的相对密度较大。 (5)梯温楔压过程中,当高向变形量为5%时,相对密度呈现出上层最大,下层次之,中间层最小的分布规律。当高向变形量为1 5%与25%时,相对密度呈现出上层最大,中间层次之,下层最小的分布规律。 (6)梯温楔压过程中,当高向变形量为25%时,试样的抗拉强度为304.52MPa,伸长率为2.4%,这些力学性能指标均优于此高向变形量时的恒温楔压坯料。温楔压后的断口上并无明显的大孔洞。
其他文献
稀燃技术是实现船舶天然气发动机高效率和低排放的有效技术路径,但过稀混合气不完全燃烧或失火导致的循环变动,成为制约发动机稀燃边界扩展和性能提升的主要障碍。如果燃烧循环变动被消除,在消耗相同燃料的情况下发动机输出更高的功率,因此对燃烧循环变动特征辨识、预测和控制一直是内燃机领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主要利用非线性动力学理论与基于小波模变换最大值多重分形分析方法,对火花点火稀燃天然气发动机燃烧循环波动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辨识。
  首先,利用经典统计分析方法与三维CFD仿真,研究了指示平均有效压力(IMEP
气液两相流分流分配问题是目前两相流研究领域的热点课题,广泛出现于石油化工、热能动力和其他生产生活领域,其在流动过程中会出现相分离等引起的分配不均现象,导致生产能效降低、产品误差和设备故障等问题,因此将两相流均匀分配到若干支路中成为重要的研究内容。两相流的分流分配受流型流态、各相流动速度以及主管干度等诸多因素影响,对各影响因素开展研究可充分掌握两相流等干度分配特性。
  本文针对两相流分配不均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时域分割原理的气液两相流等干度分配方法,按照时域分割法原理,设计了一种单入口双出口的转轮分配
活性焦烟气净化技术是一种多污染物一体化脱除技术,在燃煤电站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活性焦再生是其中的关键步骤之一,采用热力再生能量消耗较大,而在燃煤电站采用较低品位的热源——烟气及中低压蒸汽是一种值得探讨的方法。本文以660MW超超临界机组为例,提出分别从二级省煤器前、低温过热器前以及低温再热器前抽烟气,分别返回空预器以及炉膛冷灰斗共6种方案,其中从二级省煤器前抽烟气在低负荷下辅以4号抽汽并返回除氧器。依据烟气抽取点设计了3种再生塔加热段,校核高中低负荷下再生塔出口烟温汽温,并在各负荷下对各方案进行锅炉整体热
离心风机是燃煤电站中重要的辅机,在燃煤电站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选择合适的离心风机,并校核离心风机叶轮部件,对保证燃煤电站安全、高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基于定比速下的p-Q曲线和风机相似定律进行离心风机选型。即用户给定设计参数:流量、全压和离心风机转速等,求得设计工况点的定比转速。根据比转速公式,得到模型离心风机定转速下的设计工况点定比转速p-Q曲线。找出该曲线与各类模型离心风机性能曲线的交点,该交点即实际离心风机(经模型离心风机相似变化得到)在设计工况运行时的对应工况点。选出运行在稳定工作区
核能技术在用于生产电力的同时带来的另一个显著缺点就是产生了大量的乏燃料,乏燃料数量在全球范围内正在快速增长。由于其高放射性对环境和社会存在严重危害,乏燃料的后处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钠冷快堆由于其利用鈈239作为主燃料,在生产电力同时其燃料裂变反应释放快中子能够将铀238吸收并形成铀239实现核燃料的快速增殖,可以显著提升核燃料利用率来防止核资源的枯竭,从而对保护环境起到重要作用。钠冷快堆其功率密度较高,为保证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分析事故余热排除期间其自然循环条件下的传热和流动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于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保障能源安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能源革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将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中引入储热装置从时间和空间上解决了太阳能不稳定性与燃煤发电侧连续稳定发电的不平衡关系,进一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例,加快能源改革的步伐。本文在太阳能辅助某350MW燃煤发电系统的基础上,引入储热装置,运用EBSILON软件仿真平台,构建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的热力系统模型进行仿真计算。
  从太阳能发电侧出发,分析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的热经济性影响因素及寻
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加剧,新的节能技术也不断出现。在应对环境和能源问题的措施中,综合能源系统具有较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优势,得到了普遍的应用。燃气轮机机组作为综合能源系统的常用发电模块,对整个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影响。保证燃气轮机的高效、稳定运行对综合能源系统中燃气轮机的稳定运行和优化设计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Siemens公司V94.2燃气轮机为研究对象,根据压气机、燃烧室和透平的结构特点,结合各部件的工作特性,采用模块化建模思路,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其中压气机和透平的模型均具有非线性,因
TiO2具有独特的化学稳定性、无毒和相对较高的光催化活性等优点,是最理想的光催化剂、气体传感器和太阳能电池材料。但是TiO2材料的光谱响应范围窄、反应速度慢,以及因光生载流子复合所造成的光催化效率低的问题严重阻碍了TiO2的应用。 本论文采用液料等离子喷涂法制备了不同稀土离子(La3+、Ce3+、Y3+)掺杂的TiO2粉末,并通过TEM、XRD、UV-Vis和XPS等检测手段对制备的掺杂TiO2纳米粉末进行表征,讨论了不同掺杂浓度的样品催化降解甲基橙染料实验中的光催化活性。结合试验结果详细分析了
本研究以Al2O3/Cu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外加氧化铝颗粒方式制备Al2O3/Cu复合材料。探讨了氧化物第二相粒子的尺寸、数量和分布对电弧运动特性的作用,揭示了显微组织对Al2O3/Cu复合材料耐电弧烧蚀的影响机理。经过对比研究了显微组织与材料性能的关系,进一步研究了材料在真空高电压中的电击穿现象,明确了阴极斑点运动特征和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并对影响耐电压强度及截流值等电学性能的重要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可得到以下结论: Al2O3粒子越小,材料的硬度越大,而电导率略有下降。粒子含量越高,
本文简要地概述了半导体光催化技术的原理,影响半导体光催化剂光催化性能的主要因素和半导体光催化剂的改性技术;对目前国内外多元氧化物半导体的研究进展和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在环境净化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较为详细地综述。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以Bi<,2>WO<,6>光催化体系作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新的合成方法或合成原料,来优化控制Bi<,2>WO<,6>的形貌,并探究其光催化降解有机物的性能,为可见光响应Bi<,2>WO<,6>光催化剂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指导。 本文通过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