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酸枣仁汤源于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为养血安神名方。该方剂由酸枣仁(炒)、茯苓、知母、川芎和甘草等5味中药材构成,临床上用以肝血不足,血不养心所致虚劳虚烦不得眠症,疗效确切。但是,由于酸枣仁汤的药效物质基础不清楚,作用机理不明确,至今尚未开发成为有效中药制剂。本论文基于前期研究基础,对酸枣仁汤发挥镇静催眠作用的有效物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诠释酸枣仁汤治疗失眠症的药效物质基础,为该经典方剂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查阅酸枣仁汤及其它安神药关于镇静催眠方面的文献,对该方剂的成分、药理活性、临床应用、配伍规律以及酸枣仁汤针对于血虚失眠的作用进行了系统的概述,并为该课题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基于中药复方整体观的研究思路,将酸枣仁汤方中各药视为整体,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水蒸汽蒸馏、系统溶剂法等方法提取分离得到酸枣仁脂肪油、川芎挥发油、总多糖、生物碱、酚酸、皂苷、其它类共七类化学成分。通过进行对小鼠自发活动和对阈下、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所致睡眠动物数和睡眠时间的影响实验,并考察各类化学成分对小鼠血清NO、NOS含量及胸腺、脾脏指数的影响,筛选出酸枣仁汤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活性组分,即酸枣仁脂肪油、川芎挥发油、生物碱、酚酸、皂苷;通过上调中枢神经系统内重要神经介质NO,NOS的水平是其发挥作用的机制之一;而总多糖具有提高机体免疫的作用。将由各活性组分组成的有效部位群分别与无镇静催眠作用的组分总多糖、其它部位配伍组合。药理实验结果表明,总多糖对有效部位群的镇静催眠功能具有增强作用,能提高有效部位群的免疫调节功能及小鼠血清NO,NOS水平,是起辅助作用的功能组分,其与有效部位群共同构成酸枣仁汤镇静催眠的有效物质系统。基于酸枣仁汤养血安神的用药理论,采用血虚模型小鼠对有效部位群与总多糖的配伍进行研究。镇静催眠实验及Hb、RBC、NO、NOS、EPO、IL-2、免疫器官指数等多项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总多糖具有提高血虚小鼠造血功能,改善血虚病症和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的作用,与有效部位群配伍组合后,增强了有效部位群的镇静催眠作用。通过本项目的研究,筛选出酸枣仁汤发挥镇静催眠的有效物质系统,即有效部位群+总多糖,并初步探讨了酸枣仁汤发挥镇静催眠作用的机理。本项目的研究结果,充分体现了中药及其复方多成分、多靶点,协同配伍发挥治疗作用的特色,为探讨中药复方研究的新途径提供了参考,并为酸枣仁汤开发创新中药品种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