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二年的科学与玄学论战——透过发起者和主将看论战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e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与玄学论战发生在民国十二年(1923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通过本文的比较,看到丁文江极力主张科学是万能的,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科学可以支配一切。张君劢主张科学的功能是有限的,社会科学的问题全然不同于科学,也是科学无法解决的,精神科学有别于确实科学。  由于论战处于历史转折期,科学与玄学论战恰好是时代问题的集中而激烈的暴露。因而,现代性中所包涵的启蒙和理性之间的紧张是不可回避的。关于人生观张君劢和丁文江基于不同的立场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法,丁文江试图通过提倡唯科学主义颠覆传统的选择,来提倡新的人生态度;张君劢却在中国和西方文化之间找到些许共同之处,以此来消除唯科学主义对于个体自由意志的压抑,从而激发意识个体的创造力。因而,必须重视个体自由意志的创造力,重视对传统的挖掘。  本文试图通过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社会历史作为背景来体会观察此次论战。通过对两位论战的主将和发起者的文本细节的说明来澄清一些误解,并且希望对中国现代性问题的深入讨论有所帮助。但是介于文章的篇幅,仅通过论战的发起者和主将来探讨论战。
其他文献
马克思通过分析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提出了商品拜物教的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内部的本质。在当代,随着西方国家进入后工业时代,人们的生活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最明显的表现是人们的生
从积淀深厚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汲取精华,为当今和谐社会的建构提供思想精神支撑,把和谐社会建设的更加美好,是本文的选题目的。道家哲学思想是中国的主导哲学思想之一,本文广泛
现代性作为一种启蒙运动以来的历史时代意识及其基本原则,以理性为基础和人的主体自由为标志,但现代性的理想诉诸于理性科学主义的哲学基础来建构文化合理性和社会关系与制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