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的推进,我国先后设立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区港联动试点和保税港。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作为我国扩大开放进程中的一种模式,本质上都具有过渡性。区港联动的试点和保税港离自由港还存在着很大差距。随着中国加入WTO,这些特殊的开放区域只有不断地向国际通行的、开放层次更高的自由贸易区域发展,它们的生命力才会不断地得到增强。连云港是新欧亚大陆桥的东方桥头堡,通过集装箱国际过境运输,可以将产品直接运达欧洲市场。这个绝对终端市场是全国任何一个沿海城市都难以相比的。它可以为商家带来巨大的利益,这是其他任何港口城市和经济区域所无法代替的。另外,中、日、韩与东盟形成10+3的自由贸易区也只是时间的问题,连云港作为离韩日海岸距离相对较短的港口,很有可能成为该自由贸易区的先行区。再者连云港拥有辽阔、稳定的经济腹地,包括:江苏苏北地区、淮海经济区、陇海兰新经济带等,为连云港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我认为连云港有条件建设自由港。文章提出了建设连云港自由港的初步构想,研究了连云港自由港的功能定位。本文认为连云港自由港的主要功能应包括:国际贸易功能、保税物流功能、商品展示功能。文章提出了连云港自由港总体发展模式的设计。本文认为连云港自由港应该主要借鉴鹿特丹的经验,发展成为鹿特丹模式的自由港,另外根据国际惯例,国内现状,和连云港的自身特点,提出连云港自由港的管理模式应该为区港一体化的管理。文章接着研究了连云港自由港的选址方案。本文认为自由港建设初期东西连岛和墟沟港区为最佳选择。具体构成模式为:把东西连岛建设成为自由贸易区;在连云港墟沟港区内辟建自由港。中期等到东西连岛自由贸易区和墟沟港区功能完善和发展成熟后,将自由港范围扩大到连云开发区、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连云港出口加工区,最终把整个连云港市建设为自由港。此后本文提出了前期自由港建设的政策设计,主要研究并说明了竞争性的税收政策、出口退税政策、高效便捷的通关手续和运输监管政策以及开放的企业准入制度。最后文章分析了现在连云港存在的某些不足,并提出了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