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肾脏占位性病变主要包括肾恶性肿瘤(肾细胞癌、肾盂癌、转移性癌)、错构瘤、肾囊肿等。新型超声造影剂和超声造影技术为临床无创评价肿瘤血管提供了有力工具,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彩色多普勒和能量多普勒血流显像的不足。第二代新型超声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为磷脂包裹的六氟化硫,微气泡直径小于红细胞,经周围静脉注入,在血液中具有良好稳定性。超声造影成像技术采用极低的发射功率和机械指数,几乎不破坏造影剂微泡,血液中的大量微气泡作为散射体产生回声,使血流信号明显增强,能够更好的观察肿瘤血流灌注情况。目前超声造影已广泛应用于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将其应用于肾脏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已成为研究热点。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肾脏占位性病变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结合定量分析软件,用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参数分析其血流动力学特点;为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肾脏占位性病变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超声造影成像技术与超声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对33例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造影全过程动态图像存储至仪器硬盘。单纯性囊肿及肥大肾柱经CT和临床综合诊断,其余病例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回放动态图像,观察病灶强化过程,总结增强模式,并运用计算机内配置的定量分析软件(QontraXt)进行分析。分别在病灶、正常肾皮质选取感兴趣区,仪器自动绘制时间-强度曲线,由伽马拟合曲线获得相关灌注参数:峰值强度、达峰时间、曲线尖度、曲线下面积。对比分析病灶及周围正常肾皮质各定量参数变化。结果:(1)肾脏恶性实性占位超声造影多表现为同步、快速强化,强化程度多为等强化、高强化;囊性肾细胞癌病灶内实性部分及厚薄不均的囊壁明显强化。(2)肾脏良性实性占位中错构瘤超声造影表现为晚于肾皮质、低强化或与肾皮质同步高强化、等强化;肥大肾柱与正常肾皮质同步强化、同步廓清;肾球旁细胞瘤超声造影表现为与肾皮质同步低强化,廓清早于肾皮质。单纯性肾囊肿病灶内无强化。(3)恶性病灶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均高于自身正常肾皮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良性病灶峰值强度、达峰时间、曲线尖度、曲线下面积与正常肾皮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肾脏占位性病变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可以为鉴别病灶性质提供依据。(2)超声造影结合时间-强度曲线能更客观、准确地分析肾脏占位性病变的血流动力学特点,为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肾脏占位性病变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