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量子点不仅具有激发光谱宽,且连续分布,其发射光谱呈对称性且宽度较窄,颜色可调,斯托克斯位移较大和不易光解的特点。同时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化学反应活性,与生物体有特殊的相互作用,因此广泛应用于生物标记和分析检测中。本论文分别合成了CdS、CdTe两种量子点,并将其应用于分析检测中。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具体如下: (1)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及表面修饰剂,在水溶液中合成了平均粒径为2.9nm左右的CdS量子点,该量子点在512.4nm处有强的源于表面阱的空穴电子重组形成的表面态发射峰,加入的氯化血红素通过扩散和碰撞作用可将电子转移至CdS量子点的空穴中导致量子点荧光发生动态猝灭,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测定氯化血红素的新型荧光分析法。在最佳条件下,当氯化血红素的浓度为5.0×10-6~25.0×10-6g/mL时,体系的相对荧光强度(F)与氯化血红素的质量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F=719.09-14.01c(×10-6g/mL),检出限为3.35×10-8g/mL。该方法测定了血清样品基底中氯化血红素的含量并获得满意结果。 (2)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采用水热法合成了CdTe量子点。用牛血清白蛋白改变量子点的表面修饰状态并研究其系列特性。CdTe量子点在502nm处有吸收,在538nm处有荧光发射。经牛血清白蛋白对其表面修饰后,吸收峰位不变,但吸光强度升高;荧光发射峰位不变,荧光显著增强。通过荧光发射光谱研究了溶液pH、温度和离子强度对表面修饰产生的影响。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牛血清白蛋白浓度在0.05~1.0μg/mL范围内与荧光增加值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117μg/mL。该方法测定了以缓冲溶液为基底中牛血清白蛋白的含量并获得满意结果。 (3)在水中合成了巯基乙酸稳定的CdTe量子点,采用牛血清白蛋白替换修饰巯基乙酸,使CdTe量子点荧光强度和稳定性进一步增强。研究了量子点浓度、反应时间、溶液pH和干扰离子对测定Co2+的影响。在最佳反应条件下,Co2+浓度在3.0×10-6~1.0×10-4mol/L范围内与量子点荧光强度降低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9.0×10-7mol/L。 (4)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采用水热法合成了CdTe量子点,并将其修饰在碳糊电极上用于核黄素的电化学行为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核黄素在该修饰电极上有良好的电流响应,在1.9×10-5~1.5×10-4mol/L浓度范围内,核黄素的浓度与其响应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63,检出限为7.3×10-6mol/L。将该方法用于核黄素的测定获得了良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