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生代以来,浙北地区构造地貌表现为北东东向的断陷盆地、北东~北北东向的地垒-半地垒构造山地以及受这些山地控制的水系和北西向的面状沉陷相互叠加的格局,不同的构造地貌格局形成于不同的构造发展阶段,他们是不同阶段叠加而成的.阶段一:从古新世到中始新世,仅残留少量仍受北东东向的箕状盆地,胚胎期的河流则逐渐壮大,向外流型方向发展.45Ma前后,较强构造运动使准平原解体并抬升成现今最高(最老)的夷平面.推测当时的主压应力方向为北北东.阶段二:从中始新世到渐新世末或中新世初,浙北大部分地区转为抬升,但不久就进入了稳定期,开始了第二次准平原化进程.阶段三:从渐新世末或中新世初至上新世晚期,地壳活动性更大,只形成一些宽谷,水系己进入了壮年期.上新世晚期发生了第三次构造运动使宽谷面抬升.嵊州-新昌一带,北东向断裂控制了玄武岩的强烈喷发;杭嘉湖地区则在经历了长期剥蚀夷平之后,再次下沉,形成北东向的裂陷.该阶段中主压应力方向为北东.阶段四:上新世晚期-早更新世晚期或中更新世初,在经历了较为短暂的稳定期之后又进入第四次构造活动,北东向的带状沉陷转变为北西向的面状下沉,杭嘉湖地区沉陷与其西南的抬升区分离,形成完全不同的构造地貌单元,沉陷区的范围不断地向南扩展到整个杭州湾地区.浙北的低山丘陵区在中更新世有一次较大幅度的整体抬升,北东向地垒-半地垒的构造地貌格局逐渐遭受破坏.中更新世以来,整个浙北地区仍处在比较活动的状态,广大陆区仍在继续抬升.阶段四的主压应力方向为北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