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志愿服务动员机制研究——以济南市“泉城义工”志愿服务为例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8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志愿服务运动得到一定的发展,在青年志愿服务、社区志愿服务、“草根”志愿服务、国际志愿服务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力量已成为解决社会问题、推动文明进步日益重要的途径。但我们必须认识到,由于公民社会尚不健全,中国公民志愿精神相对匮乏,传统伦理道德的局限性等原因,中国的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还极不充分,志愿服务远未达到应有的社会效果。志愿服务本是公民的自觉行为,但中国的社会现实决定了要推动志愿服务的发展,必须加强外力促动,即政府和社会的动员。 本文以“转型期志愿服务动员机制研究”为题,针对中国转型期的社会现实,在国家一社会分析范式下,分析动员机制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和运行过程,建立中国转型期志愿服务的动员机制框架,并结合国内相关文献资料和对济南市泉城义工志愿服务的动员机制的实证分析,总结当前志愿服务动员方面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本文分为六个章节: 第一章绪论介绍选题缘由,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研究主题和相关概念界定、研究假设与分析方法以及国内外相关问题研究现状。(发现问题、提出假设) 第二章主要介绍志愿服务动员机制构建的基本理论依托。包括动员理论梳理、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公民社会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等。 第三章为志愿服务动员机制分析。在第二章的理论指导下,根据转型期志愿服务发展现状构建一个适应志愿服务动员行为的有效的动员机制理论框架。(构建框架) 第四章为转型期志愿服务动员现状与问题。根据相关文献总结当前志愿服务动员现状,用志愿服务动员现状验证第三章提出的志愿服务动员机制框架,并在此框架的指导下分析济南市泉城义工的动员机制,总结转型期志愿服务动员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实证分析) 第五章为加强志愿服务动员机制建设的有关措施。根据前文的理论与实证分析提出相应问题的解决措施。(解决问题) 第六章为结语。印证假设,总结全文。 本文的技术路线为“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构建框架--实证分析--解决问题”。
其他文献
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该课程日渐重要。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如何教学这门课,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谈谈我自己在几个方面的教学思考: 
可持续发展是在世界经济、文化、政治等多方面迅速发展的一种理想发展模式,它强调各个主题之间的协调性、整体性、联系性。MPA教育可持续发展作为可持续发展基本思想在高等教
摘 要:随着我国电网数量的增多与科技发展,电气系统已实现了自动化运行,这其中继电保护对系统安全运行有很大贡献;而在电网实际运行中,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也桎梏了电气自动化运行的发展势头。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电气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安全技术,旨在为电网可靠运转保驾护航。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运行;继电保护;安全技术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30-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上千亿元。特别是2008年以来我国连续遭受了雨雪冰冻灾害、512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地震以及舟曲泥石流
黑社会组织犯罪是当今世界上的一大公害,已成为许多国家政府面临的一大社会问题。由于我国正在进行深刻的社会和经济转型,国家对市场进行有序调控、对社会进行有效治理的各方面
信访作为中国特色的集民主参与、行政监督和权利救济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机制,在密切联系群众、保护群众合法权益、缓和社会矛盾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
选用ZL301合金为基体材料,采用2.5D浅交直联、三维正交和三维五向等3种结构编织了M40J碳纤维预制体,采用真空压力浸渗法制备纤维体积分数为50%的3D-Cf/Al复合材料.主要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