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随着微创外科的深入发展,腹腔镜手术适应证范围的拓宽和手术难度的增加,由人工CO2气腹所带来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日益受到重视。PONV(术后恶心呕吐)是腹腔镜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CO2气腹是增加PONV发生率的主要原因,目前其发生机制仍不十分清楚。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就不同条件下CO2气腹对大鼠胃肠动力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作了初步探讨。 材料与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72只,体重180-220g,按不同气腹压力(0mmHg对照,10mmHg低压,15mmHg高压)及不同气腹持续时间(1h,2h)随机分为六组,Ⅰ组(气腹压0mmHg,1h),Ⅱ组(0mmHg,2h),Ⅲ组(10mmHg,1h);Ⅳ组(10mmHg,2h),Ⅴ组(15mmHg,1h),Ⅵ组(15mmHg,2h)。大鼠CO2气腹模型的制备:大鼠禁食24h、禁水2h,腹腔注射水合氯醛麻醉,气管切开插管,接小动物呼吸机辅助呼吸。于脐上将气腹针插入腹腔、充人CO2使气腹压维持在预定值。 各项指标观察及标本采集:气腹结束后灌胃半固体糊2mL/只,30min后脱颈椎处死,剖开腹腔取胃肠,计算胃内残留率及小肠推进比。另组取十二指肠组织,生理盐水冲洗肠腔、滤纸拭干,置入-80℃冰箱保存。采用放免法测MTL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MDA活性。 实验结果应用SPSS1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数据均以((?)±s)表示,样本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方差分析;采用Excel2003绘制统计图表。P<0.05认为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为认为统计学差异非常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