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市场的巨大潜力等因素,特别在入世后,中国在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地位日益显要。根据邓宁的直接投资理论,技术优势是跨国公司从事对外投资的基础和前提,也是跨国公司克服在国外经营不利因素,战胜当地竞争对手的唯一利器。随着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科技含量和技术档次的提高,其在华技术战略也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另一方面,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技术一直是制约我国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在现有经济水平下,我们不可能用有限的资源进行超过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R&D投资,必须考虑依靠外部技术资源来实现技术发展的目标,而跨国公司的在华技术转移与研发也就成为我国企业获取外部技术资源的主要渠道。本文首先将跨国公司在华技术战略分为三大部分:技术应用战略、技术增长战略和技术保护战略。其中技术应用战略是以跨国公司的对华技术转移战略为代表,是指跨国公司将现有技术在我国范围内加以应用,从而获取最大收益,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战略也是我国企业从跨国公司获取技术的主要渠道;技术增长战略以跨国公司的研发本地化为代表,研发本地化进一步加剧了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技术扩散和溢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程度日益提高,研发本地化已成为跨国公司在华技术战略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技术保护战略是指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跨国公司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加紧掌握核心技术的控制权,从而阻击我国企业的技术吸收和创新。随后,本文研究了跨国公司在华技术战略对我国企业进步的正负效应。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的技术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外部化和内部化方式所进行的技术转移;与我国企业的上下游产业关联、培训当地员工所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技术示范效应及人力资源效应。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的技术抑制作用表现在:技术依赖、差距永久化和固定化、技术转移的非适用性、技术陷阱的存在、跨国公司与我国企业争夺研发资源、其技术保护战略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抑制等方面。在跨国公司技术战略的影响和约束下,我国企业应充分利用跨国公司技术的转移和溢出效应,同时尽量避免技术的抑制作用,提升技术的吸收能力,培育内生技术,实现企业技术进步。本文进行了我国企业技术进步机制的设计,对我国企业技术进步机制的大致框架进行构建,并对该机制运行平台进行了详细研究,包括基于生产下游端的初级加工与装配、产品或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OEM)、产品或零部件的再设计(ODM)、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