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言语行为理论领域进行的研究已有很多,并取得了许多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极大地丰富了语用学理论。然而,对二语习得者是如何实施批评言语行为方面的研究却并不多见。涉及到国外汉语学习者是如何实施批评言语行为的研究就更加罕见。因此,对外国人使用汉语实施批评言语行为的研究是一个方兴未艾的领域。在这一领域中,有许多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要找出澳大利亚学习汉语的中学生和中国中学生之间在汉语批评言语行为的实施上所存在的差异、影响他们实施汉语批评言语行为及运用策略的因素、以及语言的语用特征。具体来说,此项研究主要探讨了澳大利亚学习汉语的中学生和中国中学生在使用批评言语行为时对交际地点的选择,比如,相对权势、社会距离、强加程度等社会变量对他们选择批评地点的影响;此外,还重点研究了澳大利亚和中国中学生用汉语实施批评言语行为时所采用的策略,使用策略的异同、导致策略选择差异的文化原因以及实施批评行为时的常用句式。
参与此项研究的受试共有88人。其中,中国中学生58名,澳大利亚学习汉语的中学生30名。澳大利亚学生中男生14名,女生16名;中国学生中男生27名,女生31名;年龄在14岁至17岁之间。
问卷调查以多项选择问卷和语篇补全任务的形式进行。汉语批评言语行为的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性信息,第二部分由7个汉语批评情景组成。问卷中的每一个情景可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采用多项选择形式,共8个问题,旨在发现在说话者与听者之间诸如相对权势、社会距离和强加程度以及年龄和性别等社会因素对受试选择批评地点的影响。第二部分是语篇补全任务,重点测试用汉语进行批评时的交际策略。
通过定量研究发现,在实施批评言语行为时,社会距离、相对权势和强加程度对澳大利亚的受试学生没有影响,而同学的性别、年龄对他们批评地点的选择有影响。研究结果还表明,汉语受试者之间的相对权势、社会距离、以及强加程度对于他们批评地点的选择有影响,而听话人的性别和年龄对他们没有影响。一般来说,大部分中国和澳大利亚的受试更喜欢私下实施批评行为。
研究发现,澳大利亚的受试学生大多选择直接批评,而中国的受试学生在所有7种情景中更倾向用间接言语行为来实施批评言语行为。此外,澳大利亚和中国的受试学生在批评策略的选择上有很大不同,而且文化因素对各自批评策略的选择有很大影响。
研究还发现澳大利亚的受试学生实施批评言语行为的句式多为祈使句和陈述句,而中国学生最常用的句型是陈述句。
该研究是对汉语言语行为研究的补充,为汉语二语教学提供了经验和理论参考,有助于提高二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