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非线性时滞系统的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实际工程问题当中,时滞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如通讯系统、生物系统、化工过程以及电力系统中均存在时滞。时滞的存在使得系统的分析与综合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同时也往往是导致系统不稳定和系统性能变差的根源。因此,不确定时滞系统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基于神经网络的逼近能力,以李亚普诺夫(Lyapunov)稳定、自适应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积分变结构控制、Lyapunov-Krasovskii泛函方法等理论为基础,针对一类非线性时滞系统讨论了鲁棒稳定性分析和控制器设计问题。主要工作如下:首先,针对一类不确定非线性时滞系统,提出具有监督控制器的自适应神经网络直接和间接两种控制方案。两种方案均理论分析证明了闭环控制系统是全局稳定的,跟踪误差收敛到零。对于直接控制方案,通过引入最优逼近误差的自适应补偿项来消除建模误差的影响,从而在稳定性分析中取消了要求逼近误差平方可积或逼近误差的上确界已知的条件;对于间接控制方案,引入积分型切换函数,该方案无须求解李亚普诺夫方程,控制结构更为简单。其次,针对一类具有未知死区模型并且函数控制增益符号未知的不确定SISO非线性时滞系统,基于滑模控制原理和Nussbaum函数的性质提出了一种稳定的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方案,该方案将现有结果中对函数控制增益上界为未知常数的假设放宽为未知函数假设,同时也放宽了时滞不确定项的要求。通过使用Lyapunov-Krasovskii泛函抵消了因未知时变时滞带来的系统不确定性,理论分析证明了闭环系统是半全局一致终结有界。最后,将SISO研究结果推广到一类具有未知死区模型并且控制增益为函数的MIMO非线性时滞系统。针对控制增益符号已知和未知的情形,分别提出了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器设计方案。对控制增益符号已知的情形,利用滑模控制原理,放宽了对函数控制增益上界为未知常数的假设,并通过使用Lyapunov-Krasovskii泛函抵消了因未知时变时滞带来的系统不确定性。理论分析证明闭环系统是半全局一致终结有界。进一步,针对控制增益符号未知的情形,结合Nussbaum函数的性质,取消了函数控制增益符号已知的假设。通过本文的研究,较好地解决了一类非线性时滞系统的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问题。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案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其他文献
对于无线网络,能量主要消耗于信道冲突,无关控制包的侦听等。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周期性的混合MAC协议(PH-MAC)PH-MAC被设计为在以上过程中最小化能量消耗。除了能量
随着信息技术和Internet的发展,B/S三层结构得到了应用,其核心思想是把数据访问和业务逻辑放到中间层。现有水利领域数据访问中间件基于J2EE平台设计,能够较好的解决传统C/S结构下
本文通过对网上不良信息的格式,传送形式及信息过滤技术的深入研究,分析了传统过滤系统的弊端及在过滤系统中增加中文策略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实现了一个基于链路层数据的中文
目前,科学计算领域和商业应用领域中的数据呈爆炸式增长,实现对海量异构数据的统一访问和管理已经成为越来越迫切的需求。而随着网格技术的日益发展,在网格环境下如何访问已
在节点能量有限的Ad hoc网络中,如何降低节点的能耗、延长节点的工作时间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提出的解决方案主要有数据链路层的功率管理和控制机制,以及网络层的以能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互联网数据的爆发式增长,传统的数据平台已经无法满足现有海量数据的存储与处理,分布式计算面临新的机遇。Hadoop的诞生使得海量数据的存储和计算
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是电力系统调度运营和用电服务部门的重要日常工作之一。它关系到电力系统的调度运行和生产计划,其预测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经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传统行业的业务处理逐渐使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处理,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中,信息系统的设计从最初的C/S结构,到三层体系结构(客户端、应用服务器、后台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