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偶联蛋白2通过线粒体介导参与高血糖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来源 :宁夏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m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糖尿病高血糖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缺血后线粒体相关的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解偶联蛋2(Uncoupling protein 2,UCP2)是线粒体内膜蛋白,它容许H+穿越线粒体内膜而降低线粒体H+梯度,从而稳定线粒体内膜电位和减少ROS的产生。但目前UCP2在高血糖加重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以及其调节途径尚不清楚。本实验研究拟采用敲除UCP2基因小鼠(KO-UCP2)模拟糖尿病高血糖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状态,探讨敲除UCP2基因是否增加神经元损伤及其可能的分子通路。方法将雄性敲除UCP2基因小鼠(KO-UCP2)及野生型C57BL/6j小鼠分为野生型小鼠正常血糖脑缺血再灌注组(CN组)、KO-UCP2小鼠正常血糖脑缺血再灌注组(KN组)、KO-UCP2小鼠正常糖尿病高血糖脑缺血再灌注组(KH组)。采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制备Ⅰ型糖尿病小鼠模型,通过大脑中动脉缺血(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病理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TTC染色、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苷三磷酸(d UTP)标记法(TUNEL)、RT-PCR、Western blot方法,对比观察各组神经元形态变化、细胞凋亡及Cyt C、Cleaved Caspase-9、Caspase-3的表达。结果(1)再灌注24h,KN组神经功能评分高于CN组,KH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KN组(P<0.05)。(2)TTC染色结果,再灌注24h,KN组梗死面积大于CN组,KH组梗死面积明显大于KN组(P<0.05)。(3)组织学结果,缺血中心区,正常血糖CN、KN组再灌注6h部分神经元核固缩、肿胀,间质水肿;再灌注24h,神经元变性坏死加重,部分神经细胞消失,结构破坏,形态不规则;再灌注72h,缺血中心区坏死的神经细胞脱落,出现炎性细胞和大量胶质细胞。在相同再灌注时间高血糖组损伤更为明显。缺血周围区,正常血糖CN、KN组再灌注6h,出现脑水肿表现;再灌注24h,缺血周围区界限清晰可辨,部分神经元变性坏死,间质疏松呈网格状改变,水肿明显;再灌注72h水肿明显改善,可见大量胶质细胞浸润。与正常血糖组相比,KH组水肿和细胞损伤情况更为严重。(4)TUNEL染色结果,再灌注24h TUNEL阳性表达明显增加,KN组凋亡指数高于CN组,KH组明显高于KN组(P<0.05);再灌注72h TUNEL阳性表达下降,KH组凋亡指数明显高于KN组(P<0.05)。(5)Cyt C、Caspase-3免疫组化结果。再灌注6h开始出现Cyt C、Caspase-3阳性细胞表达;再灌注24h达到高峰,KN组阳性表达高于CN组,KH组明显高于KN组(P<0.05);再灌注72h阳性表达下降,KN组高于CN组,KH组Caspase-3阳表达高于KN组(P<0.05)。(6)Cleaved Caspase-9免疫荧光染色及双标结果。再灌注6h阳性细胞开始表达,24h达到高峰随后下降。再灌注6、24、72h,KN组阳性细胞数及免疫荧光双标数高于CN组,KH组明显高于KN组(P<0.05)。(7)RT-PCR检测结果。再灌注6h Cyt C、Caspase-9、Caspase-3m RNA表达开始升高,KH组表达量明显高于KN组;再灌注24h达高峰,KN组表达量明显高于CN组,KH组明显高于KN组(P<0.05);再灌注72h下降KN组Cyt C、Caspase-9m RNA表达量明显高于CN组,KH组Caspase-3m RNA表达量明显高于KN组(P<0.05)。(8)Western Blot结果再灌注6h时Cyt C出现表达,KN组明显高于CN组(P<0.05);再灌注24h表达升高达到高峰,KN组Cyt C表达明显高于CN组,KH组明显高于KN组;72h时下降,KH组表达明显高于KN组(P<0.05)。结论(1)糖尿病高血糖加重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缺血面积增大、神经功能损伤增加、缺血周围脑皮质区细胞凋亡增加。(2)敲除UCP2基因加重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使得缺血区面积扩大、脑水肿及神经元固缩增加。(3)在敲除UCP2基因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基础上,高血糖进一步加重脑损伤。可能机制与高血糖进一步上调Cyt C,Cleaved Caspase-9、Caspase-3表达有关,线粒体凋亡通路激活程度增加,通过线粒体凋亡通路Caspase途径诱导细胞凋亡加重损伤。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结肠癌中透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EGF-C)、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相关性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方法:本实验
重症肝病合并真菌感染不仅是导致患者肝功能衰竭的重要诱发因素,也是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其临床表现不特异,容易导致漏诊。及早甄别,规范治疗,对改善预后很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常见的慢性肝病,有进展为非酒精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女性绝经后,在年龄增加、内分泌和代谢改变多重因素作用下,增加了包括NAFLD在内的代谢性
报告1例垂体功能减退致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探讨内分泌激素在胆汁淤积性肝病中的作用及发病机制。通过总结临床特征、实验室、病理及基因检测结果,就肝细胞胆管膜面相关转运蛋
戊型肝炎(Hepatitis E, HE)是一种经粪口途径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广泛流行,在发达国家也有散发。HE病死率约为0.4%,远较其他各型肝炎高,患者多为青
Ghrelin是近年发现的一种胃肠激素,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对机体的功能发挥广泛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Ghrelin与肝脏急慢性损伤密切相关,其可以通过改善炎症反应、降低氧化应激、减
目的:构建跨膜蛋白超家族6成员2(Tm6sf2) E167K基因敲入小鼠模型。方法:构建同时表达针对小鼠Tm6sf2基因特定位点的单链向导RNA Cas9的质粒和携带Tm6sf2 E167K片段的Donor质粒,
由《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主办,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部承办,中国科技期刊2019卓越行动计划梯队期刊项目资助的“病毒性肝炎高精检测专题研讨会”于2020年6月27—28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