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代谢过程中corin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机制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ret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成骨及成软骨分化研究目的:建立并完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探讨其体外成骨及成软骨分化能力。方法: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培养:自愿者知情同意,按标准骨髓穿刺程序,从髂后上棘处抽取骨髓5-10mL,肝素抗凝,加于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上,离心,以1×106个细胞接种于含基础培养基(10%FBS低糖DMEM,100U/mL青霉素,100U/mL链霉素)的培养皿中培养。培养72h后首次换液,以后每隔3d换液。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鉴定:取培养至3代(P3)的细胞,抗体标记后,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s表面抗原的表型(CD44、CD73、CD90);3.BMSCs的成骨分化诱导及鉴定:取培养至第3代细胞,以3×105/孔接种于6孔板中。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成骨诱导1,2,3周组。对照组用基础培养基培养,成骨诱导组用成骨诱导培养基(含体积分数10%FBS低糖DMEM培养基,0.1μmol/L地塞米松,50mg/L抗坏血酸,10mmol/L β-磷酸甘油钠,100U/mL青霉素,100U/mL链霉素)分别培养1,2,3周。进行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Gorimo、茜素红、Von kossa染色鉴定,并RT-PCR检测成骨细胞特异基因Ⅰ型胶原、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N)、骨唾液酸蛋白(BSA)、骨桥蛋白(OPN)及骨连接蛋白(ONN)基因的表达。4.BMSCs的成软骨分化诱导与鉴定:取培养至第3代细胞,以3×105/孔接种于6孔板中。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成软骨诱导1,2,3周组。对照组用基础培养基培养,成软骨诱导组用成软骨诱导培养基(1mmol/L丙酮酸钠0.1mmol/L抗坏血酸,0.1umol/L地塞米松,1%ITS,10ng/L TGF-β1)分别培养1,2,3周。进行阿尔新蓝染色及II型胶原免疫组化鉴定,并RT-PCR检测成软骨细胞特异性基因CollageⅡ、CollageX、COMP及aggrecan的表达。结果:1.相差显微镜观察:原代BMSCs培养72h后换液,即可观察到贴壁细胞,细胞形态短小,呈长梭形、纺锤形。培养至7d,细胞明显增多、变长、变大,长梭形、纺锤形形态更加明显。14d时,细胞基本铺满皿底,细胞排列呈螺旋状或漩涡状。传代培养中,细胞基本保持长梭形的形态。2.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发现BMSCs阳性表达间充质细胞表面标志CD44、CD73、CD90,阳性率均90%以上。造血干细胞表面标志CD34、CD45表达阴性。3.BMSCs成骨诱导鉴定:成骨诱导后,Gomori、茜素红、Von Kossa染色均为阳性,BMSCs中ALP少量表达,成骨诱导3d、6d、2w、3w、4w时ALP活性显著增强,并随着诱导时间的增长,ALP活性亦随之增加。RT-PCR显示诱导的BMSCs有CollagenⅠ、ALP、OCN、BSP、OPN、ONN基因的表达。4.BMSCs成软骨诱导鉴定:成软骨诱导后,阿尔新蓝染色阳性,BMSCs诱导四周后的微球免疫组化显示有II型胶原的表达。RT-PCR显示诱导的BMSCs有成软骨细胞特异性基因CollageⅡ、CollageX、COMP及aggrecan的表达。结论:1.建立了一整套稳定、成熟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扩增方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阳性率高,传代不丧失遗传稳定性,为以后的BMSCs临床应用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2. BMSCs具有很好的成骨及成软骨分化特性,可用于自体移植,无免疫排斥反应,可成为组织工程较为理想的种子细胞。第二部分Corin在骨代谢过程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机制研究Corin是心脏中发现的一种II型跨膜丝氨酸蛋白酶,可将心钠素前体(pro-atrialnatriuretic peptide, pro-ANP)转化成有活性的ANP,从而调节血压和心脏功能。最近有研究报道,corin在发育着的骨组织中也有表达,骨代谢是骨形成(成骨细胞)和骨吸收(破骨细胞)不断重复进行的过程,骨质疏松症是骨代谢疾病中最常见的形式,骨质疏松症的形成主要是因为骨吸收超过了骨形成,进而引起骨量的减少。那么研究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中可溶性corin及骨代谢过程中corin的表达,有助于进一步了解corin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参与骨代谢过程的生理病理意义。目的:体外模拟体内骨形成的过程,探讨corin在骨形成过程中的表达情况,检测骨质疏松病人血清中可溶性corin水平,探讨corin的表达与骨质疏松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进而探讨corin在骨代谢过程(成骨发生及破骨吸收)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作用。方法: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培养及成骨及成软骨分化,及分化过程中mRNA的提取。2.利用反转录PCR(RT-PCR)技术对BMSCs、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corin mRNA的表达进行分析;3.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BMSCs、成骨诱导(1,2,3周)、成软骨诱导(1,2,3周)corin mRNA的表达;4.采集正常人、单纯骨折病人、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症病人的外周血于2小时内3,000g离心10min,取上层血清,分装保存。5.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125例正常人、102例单纯骨折病人、53例骨量减少病人、101例骨质疏松症病人血清标本的可溶性corin。结果:1. Corin mRNA在BMSCs、成骨细胞及成软骨细胞中均有表达。2.随着BMSCs成骨及成软骨诱导时间的逐渐增加,corin mRNA的表达量也呈逐渐增加的趋势。3.骨量减少与骨质疏松症病人血清中的corin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与单纯骨折组(510±228and478±183pg/mL vs.695±248pg/mL and706±345pg/mL,P<0.001),而骨量减少与骨质疏松症病人组相比、正常对照组与单纯骨折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在骨质疏松症病人组,无论男性与女性患者血清corin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男性与女性(男性组894±257vs.643±198pg/mL, P<0.05;女性组595±172vs.438±155pg/mL,P<0.001);5.在骨量减少与骨质疏松症组,我们发现血清corin值与病人骨密度值存在线性相关关系(P=0.03)。6.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病人病史(高血压病,P <0.05)是一个相关因素。另外,性别也是血清corin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P <0.001)。结论:1.Corin在BMSCs、成骨细胞及成软骨细胞中均有表达,且在骨及软骨形成的过程中corin的表达是上调的。2.与正常人比较,骨质疏松症病人血清中的可溶性cor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3.在骨量减少与骨质疏松症病人中,血清中的corin水平与骨密度呈线性相关。且血清中corin水平随疾病严重程度而进行性下降趋势。提示,血清中可溶性corin水平可能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及评估病情提供新的依据。
其他文献
如何处理议会与法院关系,进而很好地保护人权,对世界各国来说都是一个重要且棘手的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只能在威斯敏斯特的议会至上和美国式司法审查模式之间做出非此即彼的选
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它扮演了汇聚财富、扩大生产的重要角色。新中国成立后,土地划归国有是特定历史背景决定的,但人们终能基于国有土
目的: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尤其是重型颅脑损伤,其致死、致残率高,是临床关注的重点【25】。颅脑外伤时经常会引起发热,发热会导致颅脑损伤加重,病程延长,影响预后
在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与多项促进产业转移政策的推动下,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规模快速增大,承接等级不断提升,中国进入产业梯度转移加速时代。文章首先分析了产业转移的基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联合国六种工作文字之一。也是最难读、难写、难记的文字。同时留学生把汉语作为外语来学习,母语难免对学习者带来一定的影响,并且汉语自
随着全球性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对于环境保护也越来越重视,废水治理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废水生物脱氮技术,由于会涉及微生物,微生物要求环境非常苛刻,通常实验定的理
行政文化是行政管理之魂,其历史变迁跟行政实践的历史发展是相互依存的。本文在系统考察行政学的发展和从传统行政学到新公共服务的演进历程的基础上,指出继统治行政文化和管
目的:探讨胫骨远端L-锁定解剖板对Pilon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比观察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5年中(2005.9-2010.2)所收治的资料齐全的解剖钢板治疗胫骨Pilon骨
为给“十三五”时期我国海事救捞系统建设转型提供有效支撑,结合系统转型特征,提出系统转型途径和转型主体思路:基于通信监控指挥系统、监管和救助飞机及飞行基地、监管和救助船
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背景下,各种意识形态的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突和整合随之而来,多元文化相互激荡,各种思潮也乘机涌入。内容各异的社会思潮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一定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