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柴胡(Radix bupleurum)为伞形科(Umbelliferae)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的干燥根及根茎。柴胡性平味苦、入肝、胆经。有发汗解表、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之功效。 本文对人工种植北柴胡的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首先建立了人工种植北柴胡的质量评价方法,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合比色法,以柴胡皂苷a、c、d为指标结合柴胡总皂苷含量综合评价的方法。并用该法对栽培措施、产地、采收期、加工方法等影响北柴胡质量因素进行研究。 对北柴胡生产过程中各影响因素的研究中,首先研究了栽培措施对北柴胡质量的影响。其中种苗分级实验结果表明,三级苗中柴胡主要有效成分含量最低,故建议间苗时除去弱苗;种植密度实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50株/m~2时北柴胡中有效成分含量较高,故认为北柴胡种植的密度为50株/m~2较佳;施肥实验结果表明,同时施加NP肥时有效成分含量最高,说明北柴胡生产过程中应该适时施加NP肥;对割蕾北柴胡有效成分积累研究表明,北柴胡中有效成分含量的最高时期在萌动期(4月初),且割蕾后北柴胡产量也有明显增加,故建议北柴胡绿果期(8月初)进行割蕾。同时我们对北柴胡生产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环节进行了研究。对黑龙江省不同产区(七台河、北安、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园)的规范化种植北柴胡研究表明,七台河产北柴胡质量最佳。因而,认为七台河为人工种植北柴胡最佳产地。不同采收期北柴胡有效成分积累研究表明,花期(7月中旬)柴胡皂苷a、c、d与柴胡总皂苷含量较高。但与割蕾北柴胡有效成分含量最高时期相比较,发现萌动期割蕾北柴胡有效成分含量最高。因而,认为北柴胡生产过程中应在花期割蕾,萌动期采收。对最适产地加工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阴干方法处理的北柴胡中有效成分与折干率均为最高,故北柴胡的最适产地加工方法为阴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