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由薄膜和外部张拉框架构成的大型空间薄膜结构广泛应用于各类航天器中。由于张拉力不均匀和加工工艺缺陷等因素的影响,薄膜结构在实际工作中很容易发生失稳,从而形成褶皱。褶皱的产生会降低薄膜结构的工作性能,并对结构的动态特性有重要影响。目前,针对薄膜结构在外部载荷作用下的褶皱特征和机理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然而,针对含褶皱薄膜结构动态特性的研究很少,特别是对弹性波在含褶皱薄膜结构中的传播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薄膜和外部张拉框架构成的大型空间薄膜结构广泛应用于各类航天器中。由于张拉力不均匀和加工工艺缺陷等因素的影响,薄膜结构在实际工作中很容易发生失稳,从而形成褶皱。褶皱的产生会降低薄膜结构的工作性能,并对结构的动态特性有重要影响。目前,针对薄膜结构在外部载荷作用下的褶皱特征和机理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然而,针对含褶皱薄膜结构动态特性的研究很少,特别是对弹性波在含褶皱薄膜结构中的传播特性研究还未见报道。本文基于板壳稳定性理论,将Bloch定理应用到含周期分布褶皱的薄膜结构中,计算了薄膜结构的能带曲线,并通过瞬态仿真研究了弹性波在含褶皱薄膜结构中的传播特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提出了含褶皱薄膜结构能带特性的数值计算方法。在褶皱分析的基础上,利用MATLAB程序对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了二次开发,实现了Bloch边界条件,可以高效准确地计算薄膜结构的能带特性。2.基于局域共振机理和Bragg散射机理,设计了一种可以用来调节弹性波传播的含周期胞元的薄膜结构。通过有限元计算对该结构的褶皱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其临界失稳载荷以及失稳后的应力场、位移场和边界支反力等特征。3.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计算得到了不同结构和材料参数下含周期胞元薄膜结构的能带曲线,并对该薄膜结构进行加载,在无褶皱的理想应力场作用下得到了薄膜结构的带隙随载荷的变化规律。4.研究了含褶皱薄膜结构的能带曲线。当所施加的外部载荷超过薄膜结构的失稳临界载荷时,薄膜发生失稳形成褶皱。此时,对含褶皱薄膜结构的能带曲线进行计算发现,结构的完全带隙消失,方向性带隙增强。通过瞬态仿真分析,得到了不同频率下波传播的瞬态过程,提出了利用褶皱调节薄膜结构中弹性波传播的方法。5.对工程实际中的空间薄膜天线的褶皱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得到了优化的边界构形参数和张紧力大小,分析了多种局部结构对褶皱的影响。最终对多层薄膜结构的褶皱形貌进行了数值仿真,得到了褶皱的位置、波长和幅值,为大型空间薄膜天线的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其他文献
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并且分享信息,其中最为广泛的信息就是地理信息。地理信息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已经成
泥沙的冲刷和淤积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几十年来,社会发展、经济腾飞,但人类活动也强烈影响着河流输沙量的变化和海岸线的进退,泥沙促淤愈来愈演变
为了在无阻尼、微重力的太空环境中对大型可展开式空间柔性索网结构中索网的振动进行被动控制,本文作者基于谐振分流电路被动控制理论,利用PVDF压电薄膜材料设计了一种筒状柔性压电薄膜阻尼结构。其外接电路的电极可以有两种形式,分别用来吸收弦索纵向振动与弦索横向振动时的动能。两片电极分别分布在筒状压电薄膜内外两侧并外接谐振分流电路的压电薄膜阻尼系统称为盘卷式压电薄膜阻尼系统,若干片长条状电极均匀分布在筒状压
在动态接入网络中,一些网络实体,如成员节点,接入点(AP)通常具有移动性,这会导致与网络关联节点的连接频繁变化,节点间的信道状况不稳定,影响网络性能。针对网络的动态性提出
近年来,工程结构设计要求不断提高,大型机械结构系统越来越复杂多样,机械系统的振动问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作用在系统结构上的动载荷的获取也是一个热点问题。车辆在运行中轮轨力的检测对于车辆运行安全性能的评判是非常重要的,运用动载荷识别技术对轨道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轮轨力进行识别不仅对高速列车关键技术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工程意义,也是目前载荷识别技术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本文将载荷识别方法应用到轨道车辆系统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微流体设备的研究与应用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它在微电子和生物传感器领域,如芯片实验室(lab-on-a-chip)等,有着很重要的应用.同时,微流体传输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背景下,教育机构为了能够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其体制和管理方式也在不断的变革,而把市场营销的概念引入到教育行业和学校的管理中就
道路上车辆和行人的实时检测是计算机视觉的一个重要方向,单阶段的目标检测算法具备较高的实时性,但精度不高。因此本文基于实时性最高的YOLO(You Look Only Once)算法系列中
随着氧化铝的需求不断增多以及其生产技术的越发成熟,氧化铝的产出量随之成倍增多,而作为生产氧化铝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料赤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已经十分严重,大量堆存污染土壤,尘土飞扬污染空气,下渗污染水源等,使得赤泥的利用及处理迫在眉睫。本文针对赤泥的利用,采用铝厂赤泥及电厂排出的粉煤灰两大固体废料外加骨料、石灰、石膏、水泥等物料进行了免烧砖的制备,并探究了免烧砖的最优工艺及性能。本文主要从下以几个方面
基于影像的三维重建是摄影测量和计算机视觉领域重要挑战之一,目标是从通过相机获得影像中获取有用的几何及语义信息。基于影像的三维重建,需要准确计算相机的内外方位等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