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马五贤帝之一的哈德良皇帝,在他统治的21年间有一半在罗马帝国的各个行省间穿行,对于他长期远离首都热衷旅行的行为,古代作家几乎都热衷于将此归结为哈德良广泛的兴趣和好奇心。现代学者多倾向于认为,皇帝行省之旅的行动不应简单的视为是哈德良个人兴趣的表现,他在巡视各地的过程中,借机强化边防、平息地方矛盾,整肃军纪,给予到访地区各类恩惠等措施,事实上加强了地方与帝国政府的沟通,因此是一种革新行省管理的方式。哈德良漫长的行省之旅,显然不能简单的将其视为哈德良性格特质的产物,那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本篇论文将针对哈德良行省巡视本质的展开讨论,进而揭示它在实现罗马帝国战略调整上起到的重要作用。 尽管帝国战略的调整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但纵观罗马全史,军事补给系统是罗马帝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执行帝国政府对外扩张政策的生命线。在征服帕提亚的战争中,用于大规模运输的水运方式,因为客观环境的改变而无法实施,罗马被迫转入昂贵且低效的陆运模式中。这种运输方式上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传统的扩张战略在哈德良时期的实施,同时鉴于其产生的负面效应,不仅使各地陷入严重的经济困境,并进一步刺激了业已存在的民族矛盾和反叛情绪,导致罗马面临巨大的统治危机和生存压力,最终促使哈德良出于维护帝国稳定的目的,调整战略了放弃罗马延续数个世纪扩张政策转而防守,并直接促使哈德良之后历时十数年孜孜不倦探访巡行整个帝国的行动。 由于罗马疆域辽阔统辖的人口众多且民族成分复杂,帝国统治者在各个地区面临的主要挑战,与亟待解决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因此哈德良通过巡视和考察的方式在得到一手信息后,针对各地的特有情况实施了相应的应对政策。因此事实上哈德良的行省巡视之旅,是他实现罗马帝国战略转型的重要手段和方式。 通过对帝国东部希腊地区的巡视,及其在此过程中推行的亲希腊主义政策,实现了罗马对希腊事务及情感的控制,因希腊民族特性的削弱得到加强;大量优待政策的颁行,也极大的促进了希腊城市精英对罗马统治权威的顺从与合作。同时亲希腊主义在地域上对希腊世界的分隔,以及在阶层上对希腊整体的罗马认知的撕裂,致使希腊民族认同趋于复杂和多层,并最终导致希腊人“罗马认同”的产生。 犹太人因其独特的宗教观念和生活方式,一直以来都很难融入到东部地区主流的希腊世界中,交流沟通的缺失导致外界对犹太人存在普遍的偏见和疑虑,而这种误解在犹太人眼中成为异族敌视自己,亵渎犹太教的行为。即便是在罗马统治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犹太人与其他民族的矛盾和摩擦时有发生,甚至由此引发的叛乱也从未停歇。哈德良在巡访该地期间颁行的一些措施,试图通过这些措施强制在犹太民族中推行希腊化,以此彻底解决长期困扰帝国稳定的犹太人问题的尝试,以失败告终并导致叛乱的爆发。最终困扰罗马人一个多世纪的犹太人问题,通过针对犹太人的报复行动和各类惩罚政策得到解决。 同样作为罗马帝国战略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哈德良在西部边境行省的巡视不仅是为了保证确保罗马外部的统治安全,更是为了向奉行传统扩张战略的罗马元老阶层传达帝国战略转型的讯号,十分明了的告诉罗马臣民,“帝国无边界”的传统扩张政策已然终结,军事改革就是为了固守帝国已有的边界,防御可能存在的“蛮族”入侵隐患。也正是在这一安定人心的政策推行下,日耳曼、不列颠和北非等帝国西部边界行省的农业和城市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总的来说,由于各地区存在的主要矛盾不尽相同,所以哈德良需要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根据具体不同的问题而实施应对政策,因此皇帝巡视帝国行省的旅程,事实上也是罗马帝国实现战略转型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