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不同胸片分级足月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患儿的临床特征,探讨不同分级组足月RDS患儿围产期因素及诊治情况、预后等方面的异同,以促进临床工作中对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期认识与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2年12月-2017年08月期间收治的167例足月RDS患儿临床资料,按照胸片分级进行分组,对不同组别足月RDS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67例足月NRDS患儿中RDS 1级组10例,RDS 2级组40例,RDS 3级组96例,RDS 4级组21例。不同胸片分级组的足月NRDS患者在首次胸片时间、高龄产妇、妊娠期糖尿病、受孕方式、分娩方式、双胎、胎膜早破、胎盘早剥、性别、胎龄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在出生体质量方面比较,RDS 1级组>RDS 2级组>RDS 3级组>RDS 4级组,四组患者中低Apgar评分的患儿比例相比:RDS 1级组<RDS 2级组<RDS 3级组<RDS 4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机械通气例数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各等级组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RDS 4级组机械通气人数比例高于RDS 2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63,P=0.006<0.05);RDS 4级组机械通气人数所占比例高于RDS 3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92,P=0.009<0.05)。不同等级组治疗后好转+治愈者所占比例比较显示,RDS 1组>RDS 2组>RDS 3组>RDS 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等级组患儿的住院天数比较显示,RDS 1组<RDS 2组<RDS 3组<RDS 4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不同分级组足月RDS患儿在男性、剖宫产、高龄产妇、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胎盘早剥、诊断时间、开始使用PS时间、重复使用PS、使用PS的剂量、机械通气持续时间以及发生颅内出血、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高压、肺出血、肺气漏、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无显著差异。2.足月儿RDS分级主要与出生体质量、窒息等因素有关。3.胸片分级越重,住院天数越长,治疗效果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