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品安全关乎国计民生,一直是党和政府的重要施政目标,也是人民群众关心的大事。2009年至2016年,连续八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在列举群众不满意事项时,都提到了食品安全。流通环节更是食品安全问题多发频发的重灾区。为了扭转我国食品安全的严峻形势,2013年国务院启动了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着力构建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的统一权威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根据体制改革的要求,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划归新组建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期间,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经历了由监管部门、监管方式到监管理念等一系列的重大转变,产生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本文立足于这样的背景,结合国内外学者关于食品安全监管的研究成果,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和政府规制理论的有关原理,综合运用比较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和历史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E市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借鉴有关城市的先进经验,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以期为正在进行并将继续进行下去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提供参考。首先,对E市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进行调查,收集并整理E市流通环节食品经营者、监管资源、监督抽检、案件查处、日常监管等方面的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初步的分析,全面具体的反映E市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接着,对E市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出E市存在监管资源不足、监管手段单一、技术力量薄弱、监管理念和机制落后、有关法律法规及执法配套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并对E市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期间出现的问题作了专门的分析。通过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了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由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决定、食品流通领域的信息不对称、监管投入保障机制不健全、监管人员监管能力有待加强等方面的原因。最后,对广州和惠州两市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成功经验进行研究分析,并根据E市实际情况予以借鉴,提出了E市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应该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推进监管现代化建设、加强监管队伍自身建设以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