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其慢性病程及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的发病原理尚不清楚,目前被认为是一种以T细胞为主介导,多种免疫细胞共同参与的疾病。间充质干细胞(MSCs)通过发挥免疫调节功能参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已广泛用于细胞治疗,研究发现MSCs可以通过分泌IL-10、PGE2、IDO等抗炎因子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此外,MSCs还可以通过诱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的表达促进血管生成,因此我们考虑MSCs可能参与银屑病的发病过程。研究发现miR-155能通过调节下游靶基因的表达参与细胞发育、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肿瘤发生发展等病理生理过程,且近期有研究证实用炎症因子刺激MSCs后可显著诱导miR-155的产生,同时刺激后的MSCs对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降低,且发现这一过程由TAB2(TAK1-binding protein 2)诱导。同样前期本实验室也发现银屑病患者的皮肤间充质干细胞(DMSCs)的miR-155表达上调,其下游靶基因TAB2下调,且DMSCs表达的多种免疫调节相关因子、趋化因子及炎症因子异常,进而对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减弱。基于以上研究,我们推测:银屑病患者皮损处异常表达的炎症因子通过诱导DMSCs的miR-155高表达靶向抑制TAB2或其他靶基因的表达,降低DMSCs的免疫调节因子的表达水平,从而抑制DMSCs的免疫抑制功能,即对PBMCs增殖及炎症因子分泌的抑制作用减弱。为证实这一推测,我们拟用银屑病患者血清及PBMCs刺激正常DMSCs,检测刺激后DMSCs的miR-155及其靶基因(TAB2、SOCS-1、SMAD2)的表达水平,免疫调节相关因子IL-10、PGE2、TLR4的表达水平,及刺激后DMSCs对PBMCs增殖及细胞因子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1.分离培养正常的DMSCs,待细胞传至三代并融合至70%时弃原培养基,将含50%人血清(银屑病患者及正常人)的DMEM/F12培养基加入细胞中,培养24小时收获细胞;将外周血分离出的PBMCs(银屑病患者及正常人)与70%融合的三代DMSCs直接共培养24小时,以10 ng/ml TNF-α+10 ng/ml IL-1β处理的正常DMSCs作为阳性对照,未处理的正常DMSCs为阴性对照;2.各组DMSCs的miR-155表达用qRT-PCR检测,且miR-155的靶基因TAB2、SOCS-1、SMAD2及免疫调节相关因子IL-10、PGE2、TLR4的表达水平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3.用Transwell小室共培养PBMCs及处理后的DMSCs,DMSCs以2×105个细胞/孔种于上室,50μg/m L植物血凝素活化的PBMCs以1×106个细胞/孔种于下室,本部分实验分为5组:a.正常DMSCs组:n DMSCs(未处理的DMSCs)+PBMCs;b.正常血清组:HS-DMSCs(正常血清处理后的DMSCs)+PBMCs;c.银屑病血清组:PS-DMSCs(银屑病血清处理后的DMSCs)+PBMCs;d.炎症因子组:Cy-DMSCs(TNF-α+IL-1β)+PBMCs;e.对照组:PBMCs单独培养。四组均用0.4μm的12孔Transwell板共培养,37℃培养72小时;4.共培养后各组PBMCs细胞的增殖用CCK-8法检测,PBMCs表达的炎症因子IL-8,IL-17A,IL-23用qRT-PCR检测。结果:1.显微镜下观察,DMSCs基本为梭形、贴壁的成纤维细胞形态且互相连接,培养14天左右,细胞约90%融合,梭形排列,呈漩涡状。血清及PBMCs加入细胞后,细胞生长速度加快,形态未发生明显变化,银屑病组与正常组无差别。2.DMSCs经血清及PBMCs处理后,q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S-DMSCs与HS-DMSCs相比,miR-155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27.19±2.40 vs.3.51±1.19,P<0.001),TAB2的mRNA(0.28±0.04 vs.0.72±0.20,P<0.01)及蛋白(P<0.001)水平均表达降低,PGE2、TLR4和IL-10的mRNA表达水平及蛋白水平也显著下调(P<0.05),Cy-DMSCs与PS-DMSCs的结果一致。而银屑病PBMCs与正常PBMCs处理的DMSCs的基因表达均无显著差别(P>0.05)。3.不同处理后的DMSCs与PBMCs用Transwell小室共培养72小时后,CCK-8结果显示HS-DMSCs与n DMSCs均可明显抑制PBMCs的增殖(与单独培养的PBMCs相比P<0.001)。相反,PS-DMSCs及Cy-DMSCs对PBMCs增殖的抑制能力减弱(与正常血清组相比P<0.001),并且qRT-PCR结果显示这两组(PS-DMSCs及Cy-DMSCs)的PBMCs分泌的炎症因子IL-8,IL-17A,IL-23表达上调(与HS-DMSCs相比P<0.05)。结论:1.银屑病患者血清刺激DMSCs后通过诱导miR-155的高表达,抑制了免疫调节因子PGE2、IL-10、TLR4的表达;2.miR-155通过抑制靶基因TAB2的表达调节DMSCs的基因水平;3.银屑病患者血清刺激后的DMSCs对PBMCs增殖及炎症因子表达的抑制作用降低;4.炎症因子TNF-α+IL-1β对DMSCs的作用与银屑病患者血清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