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缺血性脑卒中是由非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非遗传影响因素研究大多数局限于一些特定因素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联分析,故仍需系统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的非遗传影响因素,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提供依据。现阶段缺血性脑卒中遗传危险因素尚不明确,与之存在关联的基因及多态位点甚多;但有关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联研究很少,国内外罕见报道。研究目的明确汉族人群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探讨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案,收集深圳市两家大型综合性医院缺血性脑卒中首发病例,及按年龄相差≤5岁和性别、民族相同的匹配方式收集对照。使用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用Taqman探针法检测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位点基因型。运用t检验、方差分析、趋势检验、卡方检验及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并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在单因素分析存在统计差异的变量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联。研究结果本研究共调查汉族缺血性脑卒中首发病例及对照各457例,其中男女性比为1.37:1,脑卒中病例平均年龄为61.75±9.98岁,对照平均年龄为61.24±10.06岁,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存在统计差异的变量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高LDL(OR=2.85;95%CI:1.41,4.23)、向心性肥胖(OR=2.20;95%CI:1.38,3.25)、患有高血压(OR=7.62;95%CI:3.26,17.80)、在家庭经常感觉到压力(OR=3.13;95%CI:1.26,7.81)、吸烟(OR=2.09;95%CI:1.20,3.62)、高甘油三酯(OR=1.66;95%CI:1.10,2.49)、高血糖(OR=1.24;95%CI:1.03,1.49)为缺血性脑卒中独立危险因素,参加体育锻炼(OR=0.11;95%CI:0.02,0.51)、适度职业或退休活动(OR=0.28;95%CI:0.11,0.73)、进行午睡(OR=0.30;95%CI:0.13,0.71)、高HDL(OR=0.38;95%CI:0.15,0.93)、饮茶(OR=0.41;95%CI:0.18,0.94)、近两年食用植物油(OR=0.46;95%CI:0.31,0.69)、高频率食用其它蔬菜(OR=0.60;95%CI:0.44,0.83)以及高总蛋白浓度(OR=0.66;95%CI:0.50,0.88)为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保护因素。脂联素基因位点rs266729其等位基因C>G突变降低了缺血性脑卒中的易感性(OR=0.71;95%CI:0.55,0.93);另一位点rs2241766其等位基因T>G纯合突变与汉族女性缺血性脑卒中易感性相关(P=0.04)。但把单因素分析存在统计学差异的所有变量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筛选缺血性脑卒中独立影响因素时,rs266729C>G突变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40)。研究结论中心性肥胖、高LDL、高甘油三酯、高血糖、高血压、吸烟仍是汉族人群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家庭压力、体育锻炼、体力活动等一些新的因素逐渐涌现并影响脑卒中发生。脂联素基因位点rs266729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存在显著负相关,但rs266729C>G突变不是缺血性脑卒中独立保护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