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金融交易的法律问题研究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yuxiaohe1986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展本国低碳经济,保障本国能源安全,已经成为了国际社会最重要的议题之一。金融是优化资源配置、调剂资金余缺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必然会在国际低碳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碳金融交易制度是一种高效的市场化减排手段,它通过撬动政府部门资金投入,鼓励私有部门投资减排、低碳发展行业。碳金融交易已经成为了国际社会主要的、主流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方式。美国等发达国家将其作为振兴国家经济,提高全球竞争力的主要政策手段。一方面,碳金融是实现国际经济低碳转型的契机,另一方面,碳金融开拓的碳金融交易市场和新能源技术市场将深刻影响未来的世界金融体系。国际碳金融交易体系源于国际气候变化法制两个重要的国际条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两个条约为缔约国设定了强制性的量化减排指标,并开展了三个灵活碳金融交易机制,国际排放贸易机制、联合履行机制和清洁发展机制,帮助缔约国以灵活、高效、低成本的方式完成减排目标,由此催生了全球碳金融交易市场。各国纷纷建立了自身的碳金融交易政策支持体系,碳金融交易市场体系和碳金融交易组织体系。特别是欧盟排放权交易计划,其作为全球交易量、交易额最大的跨国强制性量化碳金融交易体系对其它国家交易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国目前在国际碳金融交易体制之中是最大的碳信用供给国,但与国际贸易中我国的角色相似,我国处于碳交易链的最低端。同时,我国作为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际减排压力日益增大。目前,我国的碳金融交易市场尚未形成规模,这既不利于我国国内低成本的开展减排活动,也不利于我国融入国际碳金融交易市场,寻求更大话语权维护我国的利益。因此,本文主要从国际经济法的角度,以法学、经济学理论为主要分析工具,以国际气候变化法制立法谈判为背景,以其他国家的碳金融交易法为参照对象,结合我国现有的碳金融交易法律政策规定,以金融法律体系建构为切入点,探索建立我国的碳金融交易法律制度的可行模式。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碳金融交易理论基础研究”。本章是论文全篇内容的理论准备和铺垫,主要对本文研究对象碳金融和碳金融交易制度进行了研究范围的界定,对交易制度的现状、交易的意义和交易制度的理论支持体系和交易制度的主要法律规范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本章为后来章节剖析碳金融交易制度打下了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本章首先界定了碳金融和碳金融交易这两个论文的核心研究对象。碳金融是利用市场手段解决环境问题,是有效引导社会资金投资低碳产业的尝试和思路。碳金融致力于同时实现经济发展、环境可持续性、减缓气候变化三个目标。碳金融交易是一种政策创造出来的金融交易形式。之所以可以进行碳交易,原理在于在二氧化碳排放约束的时代,碳排放是一种稀缺资源,政府或公共部门赋予其财产权性质,再让排放企业间互相交易,形成碳价格,能实现有效率地全球减排。碳金融交易相比较其它的环境管制手段,耗费了更小的社会经济成本,实现了更有效的调控效果。发达国家已经大规模推行了这一市场化减排方法,并形成了新兴的碳金融交易市场制度,并形成了专业的市场参与者团队。同时为了保障市场理性、有序的交易秩序;为了有效的解决市场纠纷;为了限制市场风险;为了促进市场创新与发展,发达国家还建立了完整的碳金融交易政策支持体系、市场管制体系和市场服务体系法律规范。第二章“国际碳金融交易的法律制度”。本章重点分析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构建出来的国际碳金融交易市场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并结合公约谈判的焦点问题和各国的主要矛盾,分析了达成国际碳减排集体行动,建构法制框架必须要克服的问题。首先,国际碳金融交易市场是通过制定国际强制性量化承诺目标,运用市场化手段达成目标而进行的交易。现行法制建构的主要困难在于各国对总量限制目标和其它资金、技术援助义务没有量化的、一致的看法。强制性排放限制对国家经济发展施加了较大的成本,且会造成国际分配的不均衡问题。因此,国际社会现在还不能形成南北国家都能接受的分配方案,且不能保证参与国不任意违反承诺,退出条约机制。其次,在条约的执行机制和监测问题上,现行谈判的困难在于“国际条约是否有权限对主权国家内部的排放进行三可原则的审核”,以及如果有效地规范各国在碳金融市场的行为。第三章“欧盟碳金融交易的法律制度”。欧盟排放交易体系是全球交易量、交易额最大、最成熟的碳金融交易体系。欧盟交易体系是利用市场机制促进节能减排的成功典范,是全球碳金融交易市场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本章重点分析了欧盟碳金融交易计划的立法历程、立法内容和市场运行中暴露的立法优点和劣势。并提出欧盟市场的建构过程、渐进发展历程和开放性连接性的立法理念等值得各国碳金融交易市场进行参考。同时欧盟交易中暴露的政策的不确定性、市场发展的不平衡性、利益多元化问题、价格指导性不足和市场运作机制待完善等问题也值得各国吸取教训予以回避。第四章“国家碳金融交易的法律制度”。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了各国对未来发展权的争夺。在谈判中,没有一个国家或者联盟能在政治与经济因素上完全一致,国家利益、政党利益、行业利益、经济驱使使得气候变化谈判异常艰难。涉及到具体的减排指标、技术转让项目和资金支持时,利益集团往往陷入无休止的讨价还价之中。虽然谈判举步维艰,但是没有一个国家能放慢本国的减排和新能源发展的节奏,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了国家经济战略与安全战略的重要部分。各国也纷纷建立了自身的碳金融交易体系和碳金融法律体系。本章从确立国家减排目标、建立配额分配制度、建立市场交易管理制度和市场连接制度四个方面分析了国家碳金融交易法律制度的典型法律构架,以及我国可以借鉴之处。第五章“自愿碳金融交易的法律制度”。本章从碳金融交易市场的发展历程角度介绍了碳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愿碳金融交易市场。自愿碳金融交易市场的诞生是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而逐步形成的;在市场的发展过程之中,参与者逐步专业化、营利化,围绕交易形成了专业的市场和独特的规则。芝加哥气候交易所是全球目前最大的自愿碳金融交易所,交易所在美国国家强制碳金融减排制度缺位的情况下,实现了巨额的交易量和交易额,为美国减排做出了贡献。自愿市场为相关组织、企业和个人提供了参与低碳发展的机会;使其提前适应国家级、地区级强制减排市场;自愿市场的运行为强制碳金融交易市场提供了创新的交易标准和交易方法。第六章“碳金融交易制度与中国”。本章对我国目前的国家谈判立场和国家气候变化法律以及现行碳交易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政策分析、现状分析和问题分析。从维护现实的经济利益、应对国际气候谈判的压力、促进国际经济转型,应对未来国家低碳竞争四个方面看,我国建立碳金融交易市场十分必要。利用现行的国家经济资源平衡经济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我国必须采取碳金融交易制度这种有效率的减排方式。同时,我国面临严峻的能源安全问题,从国家整体层面、行业层面和企业层面都面临国际巨大的减排压力,因此通过建设国内碳交易市场实现“国内减排,国际互认”的目标对我国来说非常必要。低碳经济是全球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是我国未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两型社会的必然选择,而建立碳交易市场则是我国促进低碳经济的首选之策。我国建立碳交易市场所的核心优势在于我国既具有现实的,又具有潜在的巨大的碳排放权供应,既具有国内的,又具有国际的巨大的碳排放权需求,从而,存在着巨大的交易机会和交易需要,两者的结合将为我国建立碳交易市场提供条件和可能性。而我国建立碳交易市场所面临的劣势,主要在于我国碳交易市场面临着认识不足、制度障碍、市场基础不足和能力不足等问题,这些劣势必然制约碳交易市场的建设进程和步伐。我们必须通过建立和运行本国碳金融交易市场来解决这些制约因素。最后,本文提出了我国碳交易市场建设的法律路径,包括:确立碳限制的国家目标;明确碳资产的性质;建立自身的碳金融交易制度;整合现行的碳排放交易所成立统一国家级交易所和注册中心;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机制;建立我国的碳基金和碳储备制度等。
其他文献
针对连续时变非线性系统的状态估计,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高增益扩展卡尔曼滤波的分布式估计方法。首先考虑一类非线性系统,由通过状态彼此相互作用的几个子系统构成;然后针
目的了解湖北省儿童第二类疫苗接种情况,为制定有效防控第二类疫苗针对疾病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从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National Immunization Program Information Sy
用原位动态FT-IR、TG、热裂解-FT-IR、GC-MS考察了PC样品的热行为,分析了其热分解产物的组成.结果表明,PC初始分解温度在350 ℃左右,主链断裂温度在470 ℃左右,PC样品裂解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医院也不可避免地被推到市场经济的前沿,如何在竞争中求生存并有所发展,是每个医院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社会医疗最基层的乡镇医院,一方面由于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自身的管理水平是非常重要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保障,做好全面的预算管理工作,能够更好的发挥企业的内部资金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售电侧改革的不断加强。在中发[2015]9号文及后续的六个配套文件中更是明确提出了“放开两头,监管中间”的电力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直接打破了国
本文提出新型大型船舶变压器励磁涌流抑制方案。通过检测大型变压器空载合闸时的负荷电流和电网侧电流,并比较两者的差值,把偏差输入到变压器预充磁装置的控制模块,使控制信
2008年奥运会后国家网球管理中心进行了体制改革,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网球职业化道路,这种体制实现了举国体制和纯粹职业化的融合。中国网球选手李娜从此开始了单飞并不断取得可
根据现代产业经济学"结构—行为—绩效"的分析范式考察,可以发现,资本、资源和技术三股力量正在冲击着我国的教育出版业,引起了教育出版行业的结构改变,使行业竞争更为激烈。
"自主、合作、探究"作为适应21世纪教育发展的新型教学理念,将在课堂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育工作者们在多年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探索出具有特色的中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