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孕晚期及产时才发现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的孕产妇血浆和乳汁病毒载量分布情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探究孕晚期才发现并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therapy,ART)对产时血浆和乳汁病毒载量影响;分析产时血浆病毒载量与母婴传播的关系;探讨发生宫内传播和未发生母婴传播孕产妇胎盘的HIV DNA、p24抗原、RNA表达情况;分析经宫内传播感染HIV并接受极早期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婴儿出生后RNA病毒载量和DNA载量变化趋势。方法:以云南、广西、新疆、四川、广东为研究地区,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6月期间,孕晚期及产时才发现的HIV 阳性孕产妇及其所生婴儿为研究对象。采集母亲产时血浆、乳汁、胎盘等组织样本和婴儿产后72h内,4~6周,3月,6月等时间点干血斑样本。对婴儿干血斑样本进行新生儿早期诊断。对母亲产时血浆和乳汁样本进行病毒载量检测。选取9例发生宫内传播的产妇胎盘和9例未发生母婴传播的产妇胎盘进行HIV DNA检测、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实验。选取经宫内传播并且有系列干血斑样本的8名婴儿进行产后HIV RNA病毒载量和DNA载量的分析。对得到的结果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1.纳入研究的217个婴儿中,17个HIV早期诊断检测结果为阳性,200个检测结果为阴性。217例孕产妇产时血浆病毒载量集中在1 000~100 000 cps/mL。产时病毒载量<1 000 cps/mL的孕产妇母婴传播率低于病毒载量≥10 000 cps/mL和病毒载量在1 000~10 000 cps/mL之间的孕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14)。而病毒载量≥10000cps/mL与病毒载量在1 000~10000 cps/mL之间的孕产妇母婴传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4)。2.同时采集产时血浆和乳汁样本的84例产妇中,21.4%(18/84)乳汁样本的HIV病毒载量高于检测下限,17例血浆病毒载量<100 cps/mL的患者,乳汁中病毒载量均低于检测下限。乳汁中病毒载量高于检测下限的患者血浆中病毒载量比乳汁中病毒载量低于检测下限的患者高(P=0.025)。血浆病毒载量大于乳汁病毒载量,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血浆病毒载量与乳汁病毒载量为正相关关系(r=0.253,P=0.020)。3.孕晚期接受ART的产妇血浆病毒载量低于未接受ART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乳汁病毒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1)。4.发生HIV宫内传播的孕产妇胎盘中3(3/9)个HIV总DNA检测呈阳性,1(1/9)个HIV整合DNA检测呈阳性,未发生母婴传播的孕产妇胎盘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06,P=1.000)。胎盘绒毛中HIV p24抗原存在于细胞质中,成聚集分布。18例HIV阳性孕产妇胎盘中17例阳性,发生HIV宫内传播的孕产妇胎盘HIV p24抗原表达量高于未发生母婴传播孕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HIV RNA在10个胎盘绒毛样本中检出,检出率55.6%(10/18)。发生宫内传播的胎盘中6例呈阳性,阳性率66.7%(6/9),未发生母婴传播孕产妇胎盘中4例阳性,阳性率44.4%(4/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7)。5.对经宫内传播感染HIV并在出生2h内进行ART的婴儿研究显示,出生50天内有系列样本的7名婴儿中5名婴儿HIVRNA病毒载量抑制较好,低于检测下限或处于较低水平,而HIV DNA载量则稳定在较高水平。8个婴儿RNA病毒载量与DNA载量变化趋势不一致。结论:1.HIV阳性孕产妇产时血浆病毒载量与是否发生母婴传播有关,母亲产时血浆病毒载量<1000 cps/mL时,母婴传播风险较低。乳汁中病毒载量与血浆中病毒载量呈正相关关系。孕晚期进行ART可显著降低产时血浆病毒载量,但对产时乳汁中病毒载量无显著影响。2.不论婴儿是否感染HIV,HIV p24抗原和RNA都可能在HIV阳性孕产妇胎盘绒毛中检出,说明虽然胎盘绒毛可以被HIV感染,但它有一定能力限制病毒复制并阻止病毒传播给胎儿。HIV p24抗原在胎盘绒毛的高表达可能促使婴儿感染HIV。HIV在胎盘绒毛中表达不均,剪取2~3根胎盘绒毛提取核酸再进行荧光PCR方法易造成较高漏检率,不适用于胎盘绒毛中HIV DNA检测。3.极早期接受ART的婴儿出生50天内HIVRNA病毒载量容易被抑制,HIVDNA载量浓度则稳定在较高水平。每个极早期接受ART的婴儿HIV病毒学指标变化趋势存在较大差异,服药依从性、耐药情况和宿主特异性等都可能对其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