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颈椎病为颈椎间盘与椎体、附属结构退行性变压迫、刺激脊髓、血管、颈部神经等所致综合征。颈托是颈椎病牵引的有效措施,牵引后椎间孔形态学状况可对治疗效果产生重要影响。项目组前期已基于2D/3D图像配准技术建立了颈椎椎间孔形态学测量方法,另外还检测出椎间孔面积、上下径、前后径的精确度。本文将同样基于2D/3D配准技术评估两种可调式颈托一代、二代(均产自佛山市乙太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对椎间孔形态的影响并进行对比,探讨两种颈托在扩大椎间孔方面的效果,从而为颈椎病患者提供更好的牵引治疗。 目的: 本研究将基于2D/3D配准技术评估可调式颈托一代与二代对椎间孔形态的影响并进行对比,从而探讨哪种颈托可以更好地为颈椎病患者提供牵引治疗。 方法: 1.影像学资料获取 该研究共2个试验组:每个试验组各7名健康志愿者。获取14例受检者颈椎椎体断层扫描数据,排除颈椎病变者。分别指导试验组一的受检着佩戴可调式颈椎固定牵引器、试验组二的受检者佩戴YT牵引功能锻炼颈托,以上两种颈托均产自佛山市乙太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将颈托牵引角度调至前屈20°、前屈10°、0°及后伸10°,于不同牵引角度下拍摄颈椎正侧位片。 2.采用医学影像处理软件Mimics进行影像数据的三维重建与配准。 3.采用韩国INUS公司逆向工程软件Rapidform XOR3测定各椎间孔参数。计算椎间孔面积、上下径、前后径的差值及增长率,并对二者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 结果: 1.不同屈伸角度下椎间孔面积差值比较 颈托二代颈椎C2/3节段前屈20°,C3/4节段0°、后伸10°及前屈20°,C4/5节段后伸10°及前屈20°,C5/6节段0°、后伸10°及前屈10°、前屈20°椎间孔面积差值优于颈托一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节段椎间孔面积差值与颈托一代无明显差异(P>0.05)。 2.不同屈伸角度下椎间孔面积增长率比较 颈托二代颈椎C2/3节段前屈20°,C3/4节段0°、后伸10°、前屈10°、前屈20°,C4/5节段后伸10°、前屈10°、前屈20°,C5/6节段0°、后伸10°及前屈10°、前屈20°椎间孔面积增长率优于颈托一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节段椎间孔面积增长率与颈托一代无明显差异(P>0.05)。 3.不同屈伸角度下椎间孔上下径差值及增长率比较 颈托二代颈椎C3/4节段前屈10°,C5/6节段前屈10°椎间孔上下径差值及增长率均优于颈托一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节段椎间孔上下径差值及增长率与颈托一代无明显差异(P>0.05)。 4.不同屈伸角度下椎间孔前后径差值比较 颈托二代颈椎C2/3节段0°、后伸10°、前屈10°及前屈20°,C3/4节段前屈10°及前屈20°,C4/5节段0°及前屈20°,C5/6节段前屈20°椎间孔前后径差值及增长率均优于颈托一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节段椎间孔前后径的差值及增长率与颈托一代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1.通过对比,第二代颈托在颈椎大部分节段上优于第一代颈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在C5/6节段4个牵引角度以及C2/3、C3/4、C4/5颈椎前屈20°时,第二代颈托能更有效地扩大椎间孔。 3.两种颈托的结构制作不一样。 第二代颈托扩大椎间孔的效果优于第一代颈托,能更有效地对颈椎病患者进行牵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