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机制与企业竞争力 ——基于要素市场化配置视角

来源 :中央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pyc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中国最伟大的改革实践。逐步探索、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40多年改革开放的一条主线。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202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正式发布,提出了“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指导思想,指出要“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重点,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为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202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的要求。并具体提出,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等措施引导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通过“稳妥推进存贷款基准利率与市场利率并轨”等措施加速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破除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发挥市场在要素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我国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保障;也是打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平等获取生产要素,推动要素优化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的保障;更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畅通发展的重要条件。可见,在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时期,市场机制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外部因素。在当前商品和服务已经基本完成市场化配置的情况下,要素市场化配置成为了企业所面临的重要外部环境,也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外部来源。企业竞争力是决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并且还是构成一国产业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微观基础。由此,本文基于要素市场化配置视角,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市场机制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市场机制由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生产要素资源的特征及其扭曲原因的差异,导致在不同要素市场化改革中,政策的着力点不同:外资自由化是立足竞争机制进行改革,主要通过引入竞争调节资源的利用效率;利率市场化是立足价格机制进行改革,主要调节资本(内资)要素在不同主体间的配置效率;劳动力自由流动是立足供求机制进行改革,主要调节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流量。本文以资本(包括外资与内资)要素和劳动力要素的市场化配置作为市场机制资源配置作用的具象化过程,研究市场机制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具体内容安排如下:第一部分,导论。即论文第1章,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阐明了论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并分析研究取得的创新,最后说明了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理论分析。即论文第2章,包括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两个内容。理论基础部分,首先,基于“市场与市场经济”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引出市场经济与市场机制的理论逻辑,并进一步阐明市场机制三个基本构成要素的内涵及相关理论;其次,分别阐述了资本(包括外资与内资)要素和劳动力要素市场化的相关理论;再次,分析了市场机制与要素市场化的理论关系;第四,阐述了企业竞争力的基本内涵及相关理论;最后,分析了要素市场化配置与企业竞争力的理论关系。文献综述部分,梳理了市场机制、要素市场化,及企业竞争力的相关研究,并对其进行了评述。第三部分,实证分析。包括论文第3章、第4章和第5章。第3章,竞争机制与企业竞争力。外资自由化是外资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市场实现充分竞争,在事实上促进了竞争机制有效运行。因此,本章以外资自由化为例,研究竞争机制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如下:基于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制造业企业数据,以2002年外资管制放松作为外资自由化的工具变量,研究外资自由化对内资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效应及影响机理。研究结论显示:(1)外资自由化总体上对内资企业竞争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基于FHK方法对企业竞争力进行分解,发现由于我国当前市场机制不完善、竞争机制未能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出现“退出效应”为负的情况,造成资源低效配置和社会经济效率损失。外资自由化有助于矫正“退出效应”,从而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存续企业是企业竞争力“总效应”的最大贡献者,并且是外资自由化的最大受益者;新进入企业也在外资自由化的过程中获得了更多机会。(3)外资自由化通过多渠道促进了企业竞争力提升,但“行业产品销售难度”渠道却表现出显著的“遮掩效应”,可见竞争机制的作用具有两面性。(4)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资源利用型”外资和“混和型”外资有利于促进内资企业竞争力提升,但“市场占领型”外资却对内资企业竞争力具有显著的负效应。第4章,价格机制与企业竞争力。利率市场化,就是让利率遵循市场规律形成及变化波动,发挥价格机制在资本要素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推动资本(内资)要素市场化配置。因此,本章以利率市场化为例,研究价格机制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效应及影响机理。具体研究内容如下:基于2003-2019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及《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构建利率市场化指数,并检验了利率市场化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论显示:(1)总体上看,利率市场化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利率市场化不仅通过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促进企业竞争力提升,还可以通过降低企业不良资产风险促进企业竞争力提升。(3)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规模对利率市场化与企业竞争力关系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可见价格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区间或者经济主体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4)利率市场化改革对非国有企业竞争力的促进作用相对国有企业更大,可见价格机制有助于实现竞争中性。第5章,供求机制与企业竞争力。劳动力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其供求关系的建立和维护需要遵循普遍的市场规律和商品交易原则,也即,供求机制在劳动力市场的有效运行需要以劳动力自由流动为条件。因此,本章以劳动力自由流动为例,研究供求机制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具体研究内容如下:基于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居住证制度改革政策数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以城市层面的居住证制度改革作为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政策冲击,构建多期DID模型进行研究,并进一步检验了劳动力自由流动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机理及影响的异质性。研究结论显示:(1)总体上看,清除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制度性障碍,促使劳动力要素在供求机制作用下自由流动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劳动力自由流动并未引起工资水平显著下降,也未通过工资水平的作用渠道促进企业竞争力提升,仅通过劳动效率的作用渠道促进企业竞争力提升。这一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供求机制理论中关于供求关系与价格相互影响过程的分析。深入研究发现,其原因在于供求机制理论有一个隐含的前提假设,即商品具有较强的同质性。但劳动力要素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同质性不强,因此其供给增加时企业没有降低工资,而是选择雇佣更高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以提高劳动效率。这一选择不但促进了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还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3)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劳动力自由流动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竞争力的作用不显著,而对资本密集型企业竞争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原因首先是我国当前劳动密集型企业需要的低技能劳动力供过于求,但资本密集型企业需要的高技能劳动力供不应求;其次是高技能劳动力相对低技能劳动力更有能力进行自由流动。特别地,资本密集型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将成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推动力。第四部分,即第6章,对前文的主要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基于前文的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研究视角、边际贡献两个方面,具体如下:研究视角创新:(1)与已有实证研究从市场机制总体层面进行不同,本文深入市场机制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展开实证研究。(2)已有研究多将企业竞争力的外部来源归结于产业、行业范围内的环境因素,本文则将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研究视野拓宽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大环境中,理清市场机制是当前我国企业竞争力重要外部来源的基本逻辑,探索促进企业竞争力提升的新路径。(3)本文以资本(包括内资和外资)要素和劳动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例,研究市场机制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边际贡献:(1)本文研究发现,只有当市场竞争保持适度水平时,竞争机制才有利于促进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过度竞争与竞争不足同样会造成效率损失,如“市场占领型”外资进入,对我国内资企业竞争力具有显著的负效应。(2)本文研究发现,是否接受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接受价格机制的激励取决于企业的特征;且价格机制通常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渠道影响企业竞争力;此外,价格机制还具有协调地区间经济均衡发展及促进实现竞争中性的作用。(3)本文研究发现,在商品高度同质化的前提下,供求机制调节的“流量”简单表现为商品的“数量”,但在商品同质化程度较低的情况下,“流量”则又表现为商品的“质量”。如本文研究中,劳动力供给增加并未使得工资下降,而是为企业提供了雇佣高技能劳动力的机会。
其他文献
本文以现代汉语中“A不B”三字格的言者主观性标记词为研究对象,运用互动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语法化、言语行为等理论,在共时层面上,详尽地从句法、语义、语用功能等方面描写并分析了现代汉语中“A不B”三字格言者主观性标记词的话语特征、话语情境、话语模式、表达的情态及其行使的言语行为等;在历时层面上,通过对语料的梳理,对其形成动因和路径进行了探究。本文首先从研究背景、研究对象、研究意义、理论支撑及语料的来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增速下行压力较大,降低社保费率、减轻企业负担对改变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意义愈发显著。然而,社会保险给付压力和企业生存压力之间的矛盾,可能拖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步伐。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关系,找到“破局”之处,就要求我们深入了解社会保险缴费背后关于企业行为以及劳动市场的经济规律。为考察社保缴费负担在我国的劳动市场效应,本文研究沿着“地方征管压力—企业劳动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实现了迅猛的发展。近十年来,高速铁路(以下简称“高铁”)蓬勃发展,成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突出代表。高铁的开通可以大幅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运载成本,对产业的集聚和升级具有重要的影响。另外,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国际环境愈加严峻,加之我国制造业位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的发展现状,制造业及整个产业体系结构的转型与升级迫在眉睫。2020年10月召开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发展现
企业风险投资(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CVC)是科技金融的重要投入之一,是联结产业资本和技术创新的重要中介,其最大的意义在于激励创新。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规则日臻完善,越来越多的在位企业把风险投资作为外部研发、维持和扩大竞争优势、实现财务和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以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CVC对于投融资双方都具有特定的优势。对在位企业而言,企业风险投资是进行组织间
随着2014年新修订的《预算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等法律法规的实施,我国开启了“开前门”、“堵后门”、梳堵并举的地方政府融资行为整治工作,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成为地方政府唯一合法的举债融资方式。其中,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对应项目有一定的收益来源,尤其是项目收益专项债券满足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的原则,支持了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同时大大减轻了地方政府的当期财政支出压力,在补短板、稳
研究医疗保险支付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医疗保险支付制度是指医疗保险机构向医疗服务机构分配和使用医疗保险基金的制度,其核心是医疗保险支付方式,还包括医疗保险支付的监管措施等方面。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是对医疗服务机构实施费用管理的重要措施,有助于规范其服务行为,确保医疗保险体系的有效运行。医疗保险支付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在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一方面,加强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让医
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农村反贫困事业,如何做到脱贫不返贫至关重要。在国家的脱贫攻坚政策引导下,我国金融体系的确向农村扶贫事业投入了大量金融资源,但金融扶贫的效果差强人意,究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农村居民欠缺金融知识,不能有效地从事金融活动,其信用积累和长期利益趋向弱化,另一方面,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尽管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可获得性在增强,但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形式更具多样性,以金融科技为载体的去人工化金融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失能老年人群体不断扩大。失能老年人不仅面临身体衰老、生理机能下降和疾病困扰等生理健康问题,也面临社会角色转换、社会地位下降、社会参与减少等导致的孤独感、无用感、抑郁感等不良精神健康问题。为获得“天伦之乐”,大多数失能老年人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但是家庭结构变化和生活生产方式的改变,家庭精神慰藉和社区邻里情感互助的非正式社会支持逐渐弱化,需要正式社会支持的介入。随着社会保
融合化作为产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特征,模糊了产业之间原有的边界分割,推动产业体系走向融合型的发展轨迹,特别是由“北斗+新基建”组成的信息服务系统的推广应用,将会推动三次产业更大范围、更宽领域的深化融合,进而对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具有极其紧密的关联性,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为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持,制造业的高层次需求是实现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可靠载体。那么,如何乘着产业
遗赠作为遗嘱处分财产的重要方式和特殊形式,在实现遗嘱人自由处分遗产的权利、激励财富创造、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彰显社会道德、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但我国《继承法》和《执行继承法意见》中的遗赠制度结构不完整,内容不全面、不完善。已于2021年1月1日实施的我国《民法典》及其司法解释的编纂,以兼顾法律规范的稳定性和法律调整的变迁性为立法理念,坚持“宜粗不宜细”的原则,并非制定全新的民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