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90°子铺层与纤维粘结的T300/69层合板断裂韧性研究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cde23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典型的先进复合材料,具有强度高、延伸率大等许多传统材料所无法比拟的优点,这使得纤维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建筑工程、机械等国防和民用工程的各个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目前研究正交异性复合材料断裂韧性忽略了90°子铺层和纤维脱粘,不能广泛适用于所有工况。因此,研究多向层合板的断裂韧性理论对解决复合材料层合板断裂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本文以T300/69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作为研究对象,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辅助计算,将修正后的考虑90°子铺层及纤维脱粘的断裂韧性计算结果与紧凑拉伸试验结果相比较,验证理论方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裂纹扩展。使用扩展有限元法(XFEM)进行裂纹扩展过程的模拟,得出含中心贯穿裂纹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断裂韧性;同时,通过虚拟裂纹闭合技术(VCCT)计算归一化能量释放率,为后续处理试验数据提供理论依据。(2)通过试验方法研究不同铺层方式下T300/69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断裂韧性。设计并完成紧凑拉伸试验,利用载荷—位移数据,计算得到不同铺层方式下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断裂韧性。通过观察断口形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断裂时随着厚度的增加,90°子铺层对层合板整体的影响愈发明显,同时存在纤维脱粘现象也会影响复合材料层合板整体断裂韧性。(3)提出考虑90°子铺层以及纤维脱粘的复合材料层合板断裂韧性修正计算模型。基于已有多向层压板的断裂韧性计算方法,考虑不同铺层方式下90°子铺层以及纤维脱粘时所释放的能量,对断裂韧性公式进行修正,与已有计算方法相比,修正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更为接近。
其他文献
压力管道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而腐蚀缺陷是导致压力管道失效的重要因素。因此,准确预测含腐蚀缺陷管道的剩余强度对保障压力管道安全稳定运行尤为重要。目前,在使用传统评价方法对含缺陷管道进行剩余强度预测时还存在着精度低、方法复杂的缺点。国内外虽然利用有限元等方法针对管道缺陷开展了大量研究,但针对管道缺陷的发展趋势和缺陷发展后的管道剩余强度并未开展深入研究。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基于BP神经网络(BP
深海石油天然气的有效开发能够保障中国能源的安全供给,也是未来石油天然气稳产增产的主战场。以多相增压泵为核心的气液混输技术是油气田开采和输送的核心技术之一。其中,螺旋轴流式气液混输泵凭借输运流量大、对含砂颗粒不敏感等优势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气液两相间的密度差,混合介质在叶轮旋转作用下受到的离心力存在差异,进而导致气液混输过程中产生气液分离和气团堵塞流道等问题,严重影响混输泵的混输性能。本文以螺旋轴流
油气混输技术是针对深海油气资源开发和输送的特种技术,油气混输泵作为能够同时输送原油和石油伴生气的设备,成为了油气混输技术的关键设备。轴流式混输泵因其输送流量大、能适应高含气率工况和结构紧凑而被广泛应用。但目前轴流式油气混输泵设计中的结构参数多是依据轴流泵的设计经验取得,未必是轴流式混输泵最佳参数。本课题以理论设计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结构参数变化对轴流式油气混输泵压缩单元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
航天航空和燃气轮机等领域的严苛环境对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以镍基高温合金为代表的材料在的宽温域内的摩擦磨损问题,抗磨减磨和耐高温成为其显著特点,传统固体润滑剂已经难以适应严苛的使用环境,目前的解决办法主要是通过添加从低温到高温的不同润滑剂来实现宽温域的连续润滑,或者是通过化合反应等生成氧化膜或其他高温润滑剂起到协同润滑的作用。针对传统润滑剂在高温高速条件和宽温域内连续润滑的设计难点,本
烟气轮机是催裂化装置能量回收系统中重要的装备之一。动叶片是该大型旋转机械装备重要的工作元件,长期处于高温、高速以及催化粒子冲击的环境中且承受多种载荷,极易出现损伤甚至断裂等失效问题。而且动叶片的结构比较复杂,呈现空间自由曲面形状。在正向设计过程中存在周期过长且生产成本较高等问题。逆向设计在创新设计中能快速满足多样化需求,缩短设计周期。因此采用逆向设计方法获得烟机动叶片的精确三维模型,对动叶片的结构
全球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问题,探索海洋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已经迫在眉睫,其中输送相关资源的设备尤为重要,传统的输送设备效率低,报损率高。螺旋轴流式油气混输泵输送流量大,性能稳定,对复杂多介质流体和高含气率流体具有较强的输送能力。本文选用一套完整混输泵模型作为基础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中欧拉多相流模型以及RNG?-?湍流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对混输泵的内流场进行数据分析,总结出压缩单元级流道流动特性与气泡运
铜是一种具有优良的导热以及导电等性能的材料,但铜的资源匮乏、市场价格昂贵。而铝资源丰富、价格低,是一种较好的导电材料。因此提出了“以铝代铜”的方法,但是单一的纯铝结构强度低、耐腐蚀性差,无法满足对服役条件要求较高的环境,从而不能完全用铝代替铜。使用铝/铜复合结构代替单一的金属铜,不但可以综合两种材料的特性,还可以节约铜资源,降低生产成本,使其在电缆、制冷、电子电器、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前景。
随着航空航天、飞机制造、内燃机及其它高温领域的快速发展,对高温条件下零部件的耐磨、隔热和抗热震等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莫来石因具有低热导率、耐高温性、抗蠕变性和化学性质稳定等优点,被用作高温零部件的表面防护涂层有较好的效果,但由于其热喷涂的工艺性差,被限制了广泛的应用。因此本文首先采用化学镀法对莫来石粉末进行Ni-P镀层包覆,然后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设备制备了四组不同配比的镍铬-莫来石陶瓷复合涂层,对
钛及钛合金因硬度低,摩擦磨损性能差,限制了其在耐磨工况下的使用。表面处理技术可有效地改善钛合金的硬度和耐磨性能。其中真空热氧化工艺可通过氧化与真空扩散手段在合金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氧扩散层,从而改善钛合金的表面性能。但真空热氧化仅提高了钛合金的表面硬度与耐蚀性,对其摩擦磨损性能提升幅度不大。而使用PVD技术在材料表面制备TiN薄膜涂层,可提高材料硬度、增强耐蚀与耐磨性能、降低材料的表面粗糙度。但Ti
不论是在传统的炼钢、电镀行业,还是以新技术发展为代表的航天材料,能源电池等领域,金属镍因其优良的性质而应用广泛。目前高纯镍板的工业生产方式主要以硫化镍可溶阳极电解精炼为主。对于镍的电结晶过程研究,在多种电解液体系中已经有很多的成果,但是对于工业生产背景下的镍电解,由于电解液体系的复杂性以及生产过程中工艺条件的波动性,该过程的研究具有一定难度。课题组前期已经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工业电解液体系中镍电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