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粮食生产大国,粮食的供需平衡和安全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局,一直是历届政府的工作要点,每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是有关于“三农”问题和粮食生产与流通的。“十二五”期间,世情、国情、农情将发生重要变化,给粮食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生态环境恶化、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世界市场粮价上涨、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机装备水平低下、农业技术创新不足、农业劳动力人口短缺、农村资金外流、金融服务供给不足都是制约粮食安全目标实现的瓶颈问题。在新的起点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促进粮食安全目标的实现,既是和谐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考验。 鉴于此,本文立足于农业政策性金融和国家粮食安全目标关系的分析。首先提出了我国粮食安全的目标,主要有产量稳定增长、自给率有所提高、价格合理上涨、种植结构符合国情等。同时归纳和总结了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发展阶段和功能性缺陷。在此基础上,对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粮食安全的传输机制进行了分析,以增加粮食生产和稳定粮食价格两个角度探讨了农业政策性金融的作用机制,从农业的政策性贷款、保险、担保等方面提出了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粮食安全的方式,最后又提出了对策建议,包括发挥农发行的作用、建立农业政策性保险和担保、拓宽筹资渠道、向商品粮基地适度倾斜和完善法律法规等,希望给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