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我院近5年60岁以上溃疡性结肠炎住院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比较老年患者与青年患者在性别、临床表现、肠外表现、并发症、结肠镜下表现、临床类型以及病情程度、病变范围、治疗方案等资料的差异,为溃疡性结肠炎老年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从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内住院的389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对他们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比较老年组(60岁)与非老年组(18-59岁)之间是否存在差异。主要分析对比老年组与青年组之间可能存在的性别、临床表现、肠外表现、并发症、结肠镜表现、临床类型以及病情程度、病变范围、治疗方案等方面的差异。结果采用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与分析。结果:1.性别:206例男性,183女性例,男女比例为1.13:1,其中老年组121例(31.1%),男性40例,女性34例,男:女为1.18;非老年组268例(68.9%),男性145例,女性123例,男:女比例为1.18:1,两组间性别无明显差异(P<0.05)。2.两组均以腹泻(>90%)、(脓)便血(>76%)、腹痛(>70%)为主,或伴有里急后重、消瘦、贫血。差异无显著性(P>0.05)。腹胀、贫血、体重下降多见于老年组,而发热、黏液便则多见于非老年组(P<0.05)。其中贫血、发热及黏液便的差异在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3.从临床类型上看,老年组慢性复发性81例,初发型40例;非老年组慢性复发型176例,初发型92例,两组UC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从病变范围及病情严重程度看,两组UC患者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病变范围与病情严重程度之间存在相关性。病变范围越大,病情越重,提示疾病严重程度与病变范围成正相关(P<0.05)。5.老年患者中仅有3例伴有肠外表现,均为关节病变。非老年患者中有14例伴有肠外表现,其中9例关节病变,4例口腔溃疡,2例皮炎,1例眼病。老年患者中4例并发结直肠癌。非老年组中18例有并发症,其中癌变13例,下消化道大出血3例,肛周肛门病变2例。差异均无显著意义。6.老年组患者病程1年以内32例,1-10年67例,10年以上22例,非老年组病程1年以内者98例,1-10年102例,10年以上者68例,病程分布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7.两组患者结肠镜下表现均以广泛充血、糜烂,局部见浅溃疡形成、脓性分泌物附着等病变为主,假性息肉、异常隆起等较少见,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老年组UC患者多采用水杨酸类药物口服治疗或灌肠,大部分病情可得到缓解。治疗方案与非老年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近5年入院的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男性较女性多见,且女性60岁以后发病率增高。2.老年溃疡性结肠炎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脓血便,或有体重下降、贫血等表现。腹胀较青年人多见,发热较青年人少见;肠外表现少见,多以关节病变为主;疾病病变范围以远端病变为主(直肠炎型、左半结肠炎);病变类型以慢性复发型为主。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变范围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相关性。3.本研究中,老年组治疗方案及剂量与非老年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老年人由于群体特异性,药物在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药效学、药物相互作用及药物不良反应和毒副反应等都可能与青年人不同。我们同时还需要来考虑到绝大多数老年人存在多病共存的情况,老年人用药种类、剂量更需因人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