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日常的文化生活越来越重视,社区作为城市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人民大众的影响力是非常巨大的。民族健身舞作为社区文化建设活动之一,不但是社区居民情感的艺术表达,也是居民社交活动、参与社会构建的重要形式。近年来,在我国社区中出现了指导员热情减退、居民健身想法消退等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受到种种条件限制,不能及时调整和更换舞蹈内容,几个月重复同样动作,使人产生厌倦情绪,久而久之导致了队伍的流失、人员的减少。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传承、创新、发展民族健身舞,本文以社区文化建设背景下民族健身舞的创新发展为研究对象,调查对象是参加北京市第12届民族健身操舞大赛中海淀区的28个社区内民族健身舞的练习者和指导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视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北京市海淀区社区民族健身舞创新的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促进北京市海淀区社区民族健身舞发展。通过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1、社区指导员年龄偏向老龄化,学历层次普遍不高,没能针对性的制定教学计划,创新力度较低。因此,对民族健身舞指导员水平提高进行创新,制定合理政策及用人制度,吸引优秀教师。2、北京市海淀区社区民族健身舞开展情况良好,有一定的规模,但社区对居民、指导员及环境的管理制度不完善,进而加强发展理念的创新、体制机制的创新、内容形式的创新,建立一套科学而合理的管理制度。3、北京市海淀区社区文化活动开展较为丰富,影响力度较广,但教学内容与居民的接受程度有一定差距,练习者的练习种类剧目较为单一,队形变化较少,所以对民族健身舞教学内容进行创新,针对技术难度动作的练习应用分解后再完整教学法,另外加以理论创新研究。4、北京市海淀区社区民族健身舞练习者练习频率较高,但舞蹈的负荷量较大,技术难度动作完成度不高,练习方式欠缺创新,所以对民族健身舞练习内容进行创新,如在热身运动、身体问题、舞姿体态等方面加以强化。5、社区指导教学活动的场地利用率不高,便于教学活动开展的场地不足,只局限于小范围的场地;舞蹈设备、道具的配备比较欠缺,没有引进新型的器械协助教学与活动;社区的高素质人才引进率较低,管理与指导社区活动的专业人员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