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在电刺激下组织工程的应用研究

来源 :广东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xleo3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组织、器官的丧失或功能性障碍,以及因意外发生导致的损伤、退行性疾病等引发的伤痛是人类健康所面临的主要危害。组织工程的出现提供了一种对自体损伤小,适应性强的解决方案。作为组织工程中细胞和组织黏附和生长的场所,功能性生物支架材料制备和构造是实现受损组织修复和再生的基础和保障。外加电刺激与内源性电场协同作用下,可以调节和介导细胞生理活动,更好的促进细胞黏附、生长、增殖和分化等行为表现。由于导电聚合物电活性可调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因此基于导电聚合物复合生物支架材料的开发以及在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应用研究成为研究重点。本文从导电复合支架材料的制备和设计角度出发,合成和制备了导电可降解纳米纤维和柔性叉指电极薄膜两种生物支架。在无外加生长因子引入下,探究外加电刺激(电场强度、刺激时间)对黏附在导电复合支架表面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主要实验内容和结论如下:(1)以静电纺丝聚乳酸(PLA)纳米纤维为支撑基底,通过力学性能和孔隙率表现确定最佳PLA纳米纤维浓度。由于PLA自身的疏水性,对比物理和化学表面处理后氧化聚合得到的聚苯胺/聚乳酸(PANI/PLA)纳米纤维表面细胞黏附和生长状态,确定合适的表面处理方案。15%的PLA纳米纤维能够满足生物支架材料力学和孔隙率的要求,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后原位PANI聚合得到的PANI/PLA纳米纤维表现出良好的润湿性,为细胞的黏附和生长提供了优良的环境,有利于细胞活性的增加。(2)PANI在体液环境下的电导率会降低,不能很好地发挥电活性作用。在PANI/PLA纳米纤维原位聚合过程中,选择三种无机酸(盐酸、硫酸和高氯酸)作为掺杂剂,调控聚苯胺的表面形貌,考察表面形貌的变化对生物相容性的影响。PANI/PLA纳米纤维表面的粗糙度增加有利于润湿性表现,较大粗糙度的表面为细胞黏附提供更多的接触位点,增加了细胞活性,表现出优良的生物相容性。但是,无机酸掺杂得到的PANI不稳定且易脱掺杂,选择不同掺量的有机酸(酒石酸)作为掺杂剂研究不同表面形貌PANI/PLA纳米纤维生物相容性的影响。酒石酸掺杂的PANI附着在PLA纳米纤维表面,纳米纤维状的PANI对生物相容性的增强效果明显优于纳米颗粒状PANI,而具有空心管状结构的PANI对生物相容性增强作用最优。(3)考虑到在体液环境下的电活性,选择对pH不敏感的聚吡咯(PPy)为导电基底,引入还原性石墨烯(rGO)使得PPy能够在纳米纤维表面紧密且连续包裹,实现聚吡咯基复合纳米纤维持续和稳定的导电性能,进而考察不同强度电刺激对黏附在复合纳米纤维表面神经细胞的再生和分化研究。rGO的掺入增加了PLA/rGO/PPy复合纳米纤维的电导率,当rGO掺量为3.5%时,PLA/rGO/PPy复合纳米纤维电导率达到最大,为1.46×10-1S/cm,显示出良好的导电性。将0、100、400和700mV/cm的电场施加于接种在PLA/rGO3.5/PPy复合纳米纤维表面的PC-12细胞,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表现随电场增加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400 mV/cm下的表达水平最高,神经元分化的轴突生长长度也呈现出类似的规律,并从蛋白吸附变化趋势做出解释。(4)由于电刺激下导电纳米纤维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局限性和一些副作用,开展了基于柔性聚酰亚胺(PI)的石墨烯/聚吡咯叉指电极复合导电薄膜的研究工作。在PI表面激光刻蚀得到激光诱导石墨烯(LIG)叉指电极基底,PPy经电化学沉积在石墨烯表面生长,得到石墨烯/聚吡咯(LIG/PPy)叉指电极复合薄膜,研究PPy厚度和电刺激时间对生长在复合薄膜表面神经细胞再生和分化的影响。PI经激光刻蚀后的LIG表面形成明显的3D多孔互联骨架结构,电化学沉积时间越长,LIG/PPy的电导率越大。在400mV/cm电刺激下,LIG/PPy表面PC-12细胞增殖主要受电场的影响,说明电刺激的本质是场效应作用。400mV/cm下施加不同时间的电刺激,LIG/PPy表面PC-12细胞MTT值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在刺激4h后,MTT值增加变缓。电刺激在无外加神经生长因子的介入时,可以明显的促进PC-12细胞的神经元分化。随着电刺激时间延长,神经表型明显增多,但长时间刺激后(8h和12h)观察到的神经表型增加有限。随着电刺激时间延长,蛋白吸附量在逐渐增加。电刺激4h到8h之间蛋白的吸附增加量逐渐变缓,继续延长刺激时间到12h,蛋白吸附量甚至有降低的趋势。
其他文献
随着近年来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老年人的室内居住环境与其健康的关联性研究已逐渐成为焦点。心血管疾病作为老年人人群中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疾病,可以用来表征老年人的健康状况;高血压作为增加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往往采用血压作为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量化指标。本文利用实测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了室内环境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性问题,并通过机器学习方法分别建立了室内综合环境因素对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的风险表征模
目前机匣件材料主要为高温合金等难加工材料,如何有效地提高机匣件的加工质量及效率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针对高温合金机匣件车削时刀具磨损严重的问题,为选择合适的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输入环节中大时滞和输入受限的控制难题,本文从算法的设计和改进方面做了探索性研究工作。大时滞和输入受限会使控制品质大为下降,导致系统出现调节时间过
软岩巷道支护一直是地下采掘活动的难题之一,是影响矿井安全高效生产的关键。辛置矿310轨道巷为软岩巷道,巷道变形严重,翻修次数多,严重影响巷道正常使用。论文以辛置矿310轨道巷为工程实例进行研究,运用理论分析、现场监测等方法,分析了 310软岩轨道巷变形破坏机理与失稳因素。310轨道巷为大松动圈软岩巷道,提出锚、网、索、喷联合支护方案与锚注支护方案,运用理论计算法与工程类比法确定支护参数,建立FLA
目前,惯性约束聚变(Inertial Confinement Fusion,ICF)是颇受人们关注的一种受控核聚变。在惯性约束聚变的实验中,将玻璃微球靶丸作为燃料载体。使得靶丸中的聚变燃料气体发生
在过去的许多年里,人们在图像分类(Image categorization)领域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尤其是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的图像分类算法,在现有的图像
地浸采铀工艺是世界上十分先进的采矿技术,是一种在天然埋藏条件下,通过溶浸液与矿物的化学反应选择性地溶解矿石中的铀,无需运矿、碎矿、磨矿和固液分离,集采、冶于一体的新型铀矿开采方法,大大缩短了采矿工艺流程,但是采铀过程释放出222Rn,从注液孔、抽液孔周围裂隙中溢出,其衰变产生的α、β、γ射线,对采区周围环境及矿工的健康产生了威胁。本文针对地浸铀矿山氡泄漏辐射问题,从防护材料角度进行设计,针对现有防
学位
随着近年来全球工业化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气污染日趋严重,以PM2.5为首的大气环境污染治理已迫在眉睫。而利用遥感手段反演近地面PM2.5质量浓度并获取其三维时空特征,能够为灰霾气溶胶三维时空输送规律的探究及政府进行灰霾区域联治、污染控制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本文以河南省郑州市地区为研究区开展相关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相对湿度和垂直标高对AOD或PM2.5贡献率研究以郑州市为研
高度个性化定制需求下,定制化生产的组织方式正由面向工艺的机群式,逐步向由多个含机器人的柔性制造单元所组成的生产车间演变。同时,因以自动导向小车(Automatic Guided Ve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