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CGMS探讨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晚睡前血糖控制目标。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统计100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出院前3天晚睡前血糖与其后24小时内夜间最低血糖、夜间平均血糖、24小时平均血糖、空腹血糖、三餐后2小时血糖等指标,并分析睡前血糖与其关系。将单日睡前血糖及各病例平均睡前血糖按不同区间值分组,统计分析不同睡前血糖区间的24h血糖控制水平及低血糖发生率的差别。再从不同角度分析比较空腹血糖高于睡前血糖(倒挂现象)和空腹血糖等于或低于睡前血糖(非倒挂现象)或不同降糖治疗模式(口服药、胰岛素、甚至长效和非长效胰岛素)或不同体重指数的血糖水平及低血糖等特征。结果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单日睡前血糖水平与24小时内空腹血糖及早餐后、午餐后、晚餐后2小时血糖有关。单日晚睡前血糖Y=0.812*空腹血糖(X4)+0.049*早餐后2小时血糖血糖(X5)+0.051*午餐后2小时血糖(X6)+0.058*晚餐后2小时血糖(X7)+1.247(F=48.998,P=0.001),各病例平均睡前血糖与平均24小时血糖、平均空腹血糖及平均早餐后、平均午餐后、平均晚餐后2小时血糖有关。平均睡前血糖Y=0.516*平均24小时血糖(X3))+0.495*平均空腹血糖(X4)+0.325*平均早餐后2小时血糖(X5)+0.391*平均午餐后2小时血糖(X6)+0.227*平均晚餐后2小时血糖(X7)+1.659(F=39.00, P=0.001)。当单日睡前血糖(6.1,7.8]mmol/L、(7.8,9.5]mmol/L时,对应平均血糖(7.03±0.99mmol/L、7.63±0.94mmol/L)、空腹血糖(6.77±1.14mmol/L、6.77±1.14mmol/L)、早餐后2h血糖(7.50±1.55mmol/L、8.20±1.92mmol/L)、午餐后2h血糖(7.6±1.49mmol/L、8.21±1.83mmol/L)、晚餐后2h血糖(7.88±6.38mmol/L、8.64±2.01mmol/L)好,夜间低血糖事件发生率(4.8%、4.2%),日间低血糖事件发生率(4.9%、7.2%),较睡前血糖[4.4,6.1] mmol/L组低(P<0.05);当平均睡前血糖(6.1,7.8]mmol/L、(7.8,9.5]时,对应平均24小时血糖(6.96±0.68mmol/L、7.58±0.95mmol/L)、平均空腹血糖(6.79±0.81mmol/L、7.00±1.4mmol/L)及早餐后2h血糖(7.39±1.16mmol/L、8.54±1.39mmol/L)、午餐后2h血糖(7.50±1.08mmol/L、8.39±2.09mmol/L)、晚餐后2h血糖(7.35±0.72mmol/L、8.85±1.36mmol/L)控制较好,且夜间低血糖病例发生率(16.4%、12.5%)较平均睡前血糖[4.4,6.1]mmol/L组低(P<0.05)。口服降糖药治疗组低血糖病例发生率(18%)较胰岛素治疗组(42%)低(P<0.05)。发生倒挂现象125天中,当单日睡前血糖(6.1,7.8]mmol/L时,夜间低血糖事件发生率(3.6%)较单日睡前血糖[4.4,6.1]mmol/L组低(P<0.05)。发生非倒挂现象175天中,当单日睡前血糖(7.8,9.5]mmol/L时,夜间低血糖事件发生率(5.5%)较单日睡前血糖[4.4,6.1]mmol/L、(6.1,7.8]mmol/L组低(P<0.05)。体重指数(BMI)[24、max)kg/m2患者低血糖病例发生率(10.5%)较BMI[18.5、24)kg/m2及BMI(min、18.5)kg/m2低(P<0.05)。结论当单日睡前血糖(6.1,7.8] mmol/L、空腹血糖、三餐后血糖控制较好,低血糖发生率最小;当平均睡前血糖(6.1,9.5]mmol/L时,平均空腹血糖、平均三餐后血糖控制较好,低血糖发生率低;口服降糖药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最低。住院2型糖尿病的合理的睡前血糖控制范围并非指南提出的餐前血糖控制目标(4.4-6.1mmol/L),其单日睡前血糖控制目标可能为6.1-7.8mmol/L;各病例平均睡前血糖控制目标可能为6.1-9.5m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