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实验以C<,5>石油树脂为原料,根据降凝剂的降凝机理—共晶理论和吸附理论,通过马来酸酐与C<,5>石油树脂的接枝反应,在C<,5>石油树脂分子上引入极性基团,然后再与高碳醇进行酯化反应,引入非极性基团.由此制得了一种对降低柴油凝点、冷滤点具有显著效果的新型低温流动改进剂(MCE).该文通过红外光谱、差热分析等分析检测手段,探索了C<,5>石油树脂的改性的机理,讨论了各因素对改性物性质的影响以及酯化反应温度、时间、醇的种类对MCE降凝剂的降凝效果的影响.同时将所制成的MCE降凝剂与国内外降凝剂进行了降凝效果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改性剂对C<,5>石油树脂的改性发生在与残留双键相连的α碳原子上,而不是设想的双键断裂.(2)C<,5>石油树脂经改性以后环球软化点升高(由90℃升到135℃左右),粘附力增强,最高可达0.85Mpa.(3)C<,5>石油树脂与马来酸酐的接枝物与混合醇酯化物的降凝效果要优于单个醇的酯化物.(4)改性C<,5>石油树脂高碳醇酯化物与EVA的共聚物的降凝效果,以EVA150的降凝效果为最佳.(5)该课题所得MCE与国外的ECA8401、ECA5920和国内生产的T1804、T1805的降凝效果相当,而且它对柴油的感受性更好,受地域局限性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