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实现其充分就业,发挥该层次人才的骨干作用,不仅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义。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如何进一步正确认识和有效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其得以顺利就业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是促进大学生认识自我、提升自我、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求职竞争力,促进潜能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重要途径。高校有效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既符合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社会赋予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正是在这样的基点上,本文以职业教育的相关理论为指导,以多角度剖析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研究向度,坚持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选取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财经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四所高校作为实证研究的样本,以大量的实证研究为佐证,紧紧围绕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突破了一般性的描述。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借鉴美国、日本、香港等海外高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设置专门的指导机构、建立专业化指导员队伍、推进全覆盖的网络信息服务、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建设完备的职业生涯测评体系、开展全程化、个性化、市场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方面,提出构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基本思路和观点。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在对“职业”、“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相关概念进行梳理界定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职业生涯规划的三大基本理论。第三部分,对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后上剖析了高校职业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从历史、社会、家庭等角度进行成因分析。第四部分客观描述美国、日本、香港等海外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从中抽离概括出海外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特点,旨在探索其对我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带来的启示。第五部分,以当前高校职业规划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构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有效路径。从设置专门的指导机构、建立专业化指导员队伍、推进全覆盖的网络信息服务、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建设完备的职业生涯测评体系、开展全程化、个性化、市场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方面,提出构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基本思路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