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纺粘水刺双组分超细纤维非织造材料是聚合物经纺粘工艺纺丝、成网,然后经水刺工艺开纤、缠结而制得的。纺粘水刺技术以其工艺流程短、生产速度快和产品性能优越,受到了国内外科研人员的关注。虽然纺粘水刺技术已投入实际生产,但目前该项技术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有关纺粘水刺工艺研究的文献还是空白,同时国内产品在结构和性能等方面与国外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现在还没有可行的测试纺粘水刺产品开纤率的方法。因此,本课题进行了纺粘水刺工艺的设计,对产品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工艺设计对产品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课题研制的和国外纺粘水刺产品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气流量法测试开纤率的可行性,为改善纺粘水刺工艺和提高纺粘水刺产品的质量提供了丰富的数据。首先本课题确定了纺粘水刺工艺的优化方案,并对纺粘水刺双组分超细纤维非织造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与工厂的合作,确定了研究纺粘工艺对纤维性能、成网工艺对产品均匀性以及水刺工艺对产品性能的影响规律的工艺优化方案。通过分析电镜照片可以得出纺粘工艺获得的纤维为双组分中空桔瓣纤维,水刺后的材料具有表面开纤的特点。对比分析课题研制的和国外的纺粘水刺双组分超细纤维非织造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认为国内产品在双组分中空桔瓣纤维的质量、纤维的成网结构以及材料的开纤和缠结效果等方面存在差距。其次研究了纺粘水刺工艺对产品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纤维结晶度、直径和强力的测试,得到纤维结晶度随着侧吹风温度的增加逐渐增加,纤维的直径和拉伸断裂强力随着侧吹风温度和牵伸气压的增加逐渐减小的规律。利用方差分析对拉伸气压、摆丝角度和成网帘速度等因素进行了材料面密度均匀性影响显著水平分析,结果表明摆丝角度影响效果显著。通过对不同水刺压力实验条件下制得的非织造材料的各项性能进行测试,发现材料各项性能随着水刺压力的增大出现先提升后降低的变化规律,并根据不同水刺压力分布条件下非织造材料各项性能的对比,确定了水刺压力分布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波浪式分布的生产工艺。最后本课题首次提出了纺粘水刺双组分超细纤维非织造材料独特的开纤概念——表面开纤,其后基于双组分纤维开纤后比表面积增加的思想,针对材料的表面开纤率、比表面积和气流量三者之间关系进行了分析,推导出开纤率与气流量之间的关系,确定了利用气流量测试开纤率的方法,并通过实验对比证明了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