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调整、非线性与单位根检验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9230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序列的季节性、非平稳性和非线性是实证研究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季节性的存在使得季节时间序列表现出周期性的季节波动,往往会给经济周期的识别带来困难,掩盖变量之间真实的相互关系。在实践中,人们通常采用季节调整的方法来消除季节性。宏观经济序列大多表现出随时间增长的长期模式,不具有恒定均值,即非平稳。无论对于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一个重要问题是判断这种观测到的非平稳性是随机的还是确定性的,从而对变量的潜在数据生成过程作出合理判定。如果时间序列中含有单位根(并带有非零漂移项),则趋势是随机的,是由随机新息累加所得到的,任何随机冲击对该序列的未来运动轨迹都具有持久的效应。如果序列中不含单位根,则这种非平稳性可以用围绕确定性时间趋势的随机波动来表示,随机冲击只对序列的历史运动轨迹具有暂时性的影响。单位根检验就是区分这两种非平稳性的主要手段。非线性在时间序列中也是经常存在的,经典的线性模型的假设条件在现实中往往并不能满足。从传统的结构变动(即分段线性),到门限自回归、平滑转移自回归,非线性模型的突出优势就是模型的解释能力。  季节调整、非线性和单位根检验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本文的主要工作就是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致力于研究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是绪论部分,陈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研究思路,对文中涉及到的一些基本概念进行界定。  第二章介绍了在经典的Box和Jenkins时间序列模型分析框架下,如何通过干预分析模型和异常值检测来反映经济变量的非线性特征。  第三章介绍带有非线性特征的X-12-ARIMA季节调整原理及其专题应用。重点是构造符合中国国情的春节模型,以估计并消除季节时间序列中的春节移动假日效应。明确界定了流量数据与存量数据在季节调整中存在的差别,在此基础上分别为其建立合适的春节模型,并分别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货币供应量M0为例,展示本文所提出的春节模型的调整效果。进而采用季节调整的方法,通过考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度序列在“五一”、“十一”长假制度实施前后季节模式的变迁,定量测算“假日经济”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最后基于对价格指数数据统计性质的界定,对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更合理的季节调整,用于宏观经济的实时监测。  第四章研究季节调整与单位根检验的关系。从单位根检验方法、滞后项选取准则、季节调整方法等多个方面拓展了Ghysels和Perron(1993)设计的试验框架,通过蒙特卡罗模拟的方法,考察在加入异常值检测、预测扩展等功能后,X-12-ARIMA季节调整对单位根检验功效和检验尺度的影响。得出的结论部分地支持了季节调整数据的使用。  第五章探讨非线性与单位根检验的关系。首先对考虑结构突变的单位根检验方法的发展历程做一综述。继而通过蒙特卡罗模拟技术,讨论带有内生结构突变的单位根检验模型的设定问题。提出新的约束形式的两次内生结构突变单位根检验模型,对我国人口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第三节,给出了以TAR和MTAR模型为备择假设的门限单位根检验模型,应用该模型对1983年以来我国月度通货膨胀率的动态路径进行检验,考察我国的通货膨胀是否具有非对称调整特征。第四节,总结了以LSTR模型为备择假设的结构平滑转变单位根检验模型。第五节,给出了以ESTAR模型为备择假设的单位根检验模型。第六节,给出了以结构渐变和非对称调整为备择假设的综合单位根检验模型。最后应用这些检验模型对Nelson和Plosser(1982)经典数据集和中国主要宏观经济变量进行检验,并与常规的ADF检验和DF-GLS检验的结论相对照,为经济增长理论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经验证据。  最后是结论部分,对全文加以总结。  本文的部分内容综合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非经典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研究(03BJY014)”和中国人民银行项目“PBC版时间序列X-12-ARIMA季节调整原理研究”等课题的部分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学位
增长极理论是经济不平衡发展理论中的重要理论,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以先发展沿海地区,再发展内陆地区的两步走战略就是不平衡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放缓的“新常态”时期,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税收收入增速下降。然而,税收征管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却持续增加,这就要求税务部门要更加重视征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