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冠果在我国北方范围内分布广泛,并具有耐寒、耐土壤贫瘠并且其种子油含量高等特性,使其成为山区绿化、退耕还林、防风固沙的首选油料、生态经济树种。我国北部区域正处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分是影响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水分胁迫会在多种水平上干扰树木的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如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生物量等。植物本身的特性是决定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关键因素,因此研究文冠果植株在干旱条件下的生理特性、光合特性及其抗旱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研究以甘肃靖远、陕西延安、青海循化、新疆喀什、内蒙古赤峰5个种源文冠果为试验材料,综合考虑不同种源文冠果的种源地的差异,自身所具有的的抗旱特性和生长阶段,选择2年生文冠果幼苗进行根际胁迫为主的干旱胁迫试验,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苗圃中进行,采取盆栽称重方式进行,设置对照75%~80%(田间最大持水量的百分数)、轻度干旱胁迫55%~60%、中度干旱胁迫40%~45%、重度干旱胁迫30%~35%四个处理。通过测定叶片可溶性物质、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等来探究文冠果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特性。通过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LI-COR, USA)测定适龄叶片的光合参数、以及利用叶绿素荧光仪(FMS-2, UK)测定叶片荧光参数来研究植物干旱胁迫下植物的光合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不同种源文冠果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等渗透调节物质不断升高,并在重度胁迫下达到最大值。在重度干旱胁迫条件下,可溶性糖大幅增加,在干旱后期可溶性糖大量积累可能对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调节不足的补偿策略。(2)在不同胁迫下,保护酶活性变化不一致,在轻度胁迫下SOD活性升高,CAT活性有所下降;在重度胁迫下,SOD、CAT活性明显下降,此时氧自由基不能得到有效的清除,造成膜脂过氧化加强,与MDA含量显著升高的结果相符。由此可见SOD、CAT在清除活性氧中起到主要作用,减轻了膜脂过氧化作用,对干旱胁迫下维持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起到了重要作用。(3)不同种源文冠果叶片Pn下降的同时,Ci也明显降低、且Ls升高幅度较大,表明轻度干旱胁迫条件下,此时Pn降低主要是由于气孔限制引起的;但是在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条件下,随着Pn和Ci的下降,Ls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表明气孔限制影响较小,表明在中度、重度干旱胁迫条件下,Pn下降主要是非气孔限制引起的。(4)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不同种源文冠果的生物量显著降低;根冠比则随干旱胁迫加剧而增加,表明文冠果减少了在地上部分的分配量,增加了有机物质在根系的分配。由此可看见文冠果是以牺牲生物量为代价来增强文冠果的抗旱性。(5)通过对5个种源文冠果的13个生理指标的抗旱系数进行隶属函数分析,并求其平均值,平均值越大,其抗旱性越强,反之,则越弱,以评价不同种源文冠果抗旱性强弱,抗旱性强弱顺序为,内蒙古赤峰>新疆喀什>甘肃靖远>青海循化>陕西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