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格局及对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响应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b05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系统服务作为连接人与自然的桥梁,在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重目标实现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纽带作用。在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城市地表景观结构和功能演替,组织体系和功能体系不断交织演变,并以城市群这一更高级的空间组织形式呈现出来。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健康的双赢局面,是区域协作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相比单一城市,城市群结构更复杂,空间异质性更高,用传统单一城市或整体区域评估的方法来研究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存在瓶颈,基于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识别的分析视角可为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的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提供思路和借鉴。本论文以中国发育较为成熟和完善的长三角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以区域1990-2015年生态系统支持、供给、调节和文化四类服务为研究对象,通过选取服务代表性指标,核算并分析长三角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变及空间关联格局。另一方面,从产业结构、区位优势和经济联系强度三方面解析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动态变化,综合识别城市群核心城市、重要城市、节点城市、一般城市和腹地五级空间层次和等级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从城市群空间结构视角分析四类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探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城市化的空间依赖性,分析二者的空间分异影响机制。并借助未来土地利用模拟(FLUS)模型,预测基线、快速、慢速和和谐四种发展情景下,长三角城市群205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格局,并识别长三角城市群主体功能区。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1990-2015年间长三角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异明显,呈西南高西北低的格局。连接重要城市的廊道出现连绵化发展,高值区中侵入的低值区增多,均质性下降,破碎化程度加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1990年的2864.86亿元下降至2015年的1654.32亿元,年均下降率为3.95%,低值区呈扩大趋势。其中,支持服务随时间变化不规律,城市建成区为支持服务的低值区;供给服务逐年增加,城市群西南山区粮食产量低于中北部平原地区;调节服务逐年下降,高值区域分布在浙江西南部的山区林地;文化服务年际变化较小,西南部和南部山区高于北部和东北部平原区;(2)长三角城市群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在时间维度上逐渐增强,空间维度上不断向网络化趋势演变。苏州与上海关联强度值从1990年的5747.39上升至2015年的556367.47,关联强度值始终高于其他城市与上海的关联强度值。区域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占比从1990年的4.41%,30.94%和64.75%,转变为2015年的1.61%,46.50%和51.93%。产业结构在时间维度上呈现第三产业产值持续增加,第一产业产值逐步消失的极化趋势,在空间维度上,第二产业向城市群边缘或其他区域外移、第三产业向核心区聚集。长三角城市群综合城市化程度(CUL)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呈现圈层—点轴—网络的扩展特征模式,平均CUL从城市群核心圈层的0.58,降到过渡圈层的0.15,再到边缘圈层的0.08。近25年来,长三角城市群层次等级体系表现出明显的五级体系,与克里斯泰勒(Christaller)等级中心地规律基本吻合;相对Christaller标准金字塔而言,长三角城市群中等规模城市数量较少的情况已显著改善,层次规模等级组织显示出从阶梯式到缓和式,从聚集化到离散化的转型升级。(3)1990-2015年长三角城市群生态系统支持服务、调节服务以及文化服务的变化在不同规模等级城市的平均变化值差异显著,呈现明显的逐级变化特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综合城市化程度的集聚模式在城市群空间结构中表现出明显差异。重要城市(苏锡常、宁波等都市圈)中高高集聚,高低集聚及低高集聚面积占比一致,比重分别为12.23%,13.37%和11.43%;核心城市(上海市、南京市和杭州市)与节点城市(昆山市和常熟市等)集聚关系类似,高高集聚及低高集聚面积占比较大,一般城市(慈溪市和丹阳市等)和腹地(宝应县和如东县等)的集聚关系类似,高低集聚及不显著面积比重较大。(4)在诸多影响因素中,综合城市化程度(CUL)的回归系数最大,说明综合城市化程度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作用居于主导,其他因素的影响作用处于次要地位。2005年CUL的影响力最大,系数值为-0.86,其次是2000年和2010年,CUL系数值分别为-0.53和-0.46,说明自1990年起,综合城市化程度(CUL)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作用不断增强,而在2010年之后则逐渐减弱。综合城市化程度(CUL)的影响作用对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响应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在1990年、2000年和2010年,作用强度随城市等级的降低呈现逐级递增的响应特征,说明高等级城市的综合城市化程度(CUL)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空间影响分异较小,而在1995年、2005年和2015年,则呈现出随城市等级降低而逐级递减的响应特征,说明高等级城市的综合城市化程度(CUL)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空间影响分异较大。两种回归方法的诊断结果显示,1990-2015年间普通最小二乘(OLS)回归诊断结果的调整R~2值为0.42-0.50,地理加权回归(GWR)诊断结果的调整R~2值为0.45-0.53,说明GWR比OLS回归更适合研究城市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影响机制。(5)基于FLUS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模型,长三角城市群在基线、快速、慢速和和谐发展四种情景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为2738.49亿元、2137.51亿元、2597.28亿元和2983.62亿元。依据和谐发展情景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影响因素,长三角城市群主体功能区的优化开发区主要分布在上海等核心城市区域以及苏锡常、南京、杭州和宁波四大都市圈区域;重点开发区主要分布在上海等核心城市以及苏锡常、南京、杭州和宁波四大都市圈外围及周边地区;浙北山区的生态保护屏障和长江流域廊道则为限制开发区。
其他文献
氢气作为一种贯穿工业生产的清洁能源,在电网中也得到了广泛发展。它可被用作一种高效冷却剂为氢冷发电机组降温,也可作为能源在氢能发电机组中进行转化和储存,用于调节峰荷,还可以作为一种故障特征气体,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DGA)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氢气无色无味、易泄漏、爆炸极限低、不易探测等特点时刻威胁着电力设备的运行安全。在电网中,氢气检测涉及的设备种类繁多,数量庞大,需求各异。因此,针对氢气传感器
纵观近年来自动驾驶汽车(或无人驾驶汽车)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几乎所有的科研工作都集中在检测、识别以及规避路面以上的事物(如建筑物,其他车辆,行人等)。针对这种情形,本文将研究主体转向了现阶段关注度比较少甚至于缺失状态的研究对象:路面异常,即路面自身的非健康状况。而在各类路面异常中,常见且威胁性以及破坏力极大地当属路面坑槽。故本文深入地开展了针对路面异常(坑槽)的检测和规避方法研究。从现有的基于图
随着中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的文娱需求日益增强,中国直播行业迅速发展壮大。2016年3月,在电商引流成本越来越高,急需新的引流方式和流量入口的时间节点,阿里巴巴上线了定位于“消费类直播”的直播营销平台“淘宝直播”,随后京东、唯品会和蘑菇街等电商平台也纷纷推出直播功能。从此,直播营销开始成为商家新的营销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电商平台、MCN机构、视频直播平台和品牌厂商的青睐。2020年疫情期间
地理空间作为生物聚集性生存载体,其本身并非是一成不变的静态存在,而是作为一种构建性力量影响着政治区位、经济区位、社会区位等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将地理空间的存在以不实在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具有特定编码的形式储存,即为地理空间信息。随着信息化时代到来,人类被数据淹没,却仍渴求于信息。日益复杂的犯罪形式、犯罪数据体量的爆炸式增长,决定了将地理空间信息楔入侦查工作语境,是时代赋予侦查工作的现代化底色。但是
作为资产重组的一种常用方式,换股并购是指并购公司通过将目标公司的股票按一定的比例换成本公司的股票,目标公司被终止,或成为并购公司子公司的并购方式,其本质是商法的契约自由原则和股权自由转让原则在市场上的体现。换股并购有自身的特殊性,它区别于资产并购和其他支付方式的并购,有积极的价值和意义,它为我国的公司兼并收购提供了新的手段,其优势在于:可以减少收购股权发生的巨大现金支出和其它财务费用,是低成本的扩
质量为125Ge V的希格斯粒子在大型强子对撞机(Large Hadron Collider,LHC)上的发现意味着物理学家们找到了标准模型的最后一块拼图,这是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所取得的标志性成果之一。虽然标准模型对许多实验结果进行了成功的解释,但它也面临着一些困难。首先,模型中包含了许多参数,比如粒子的质量、混合以及希格斯粒子的本质,都缺乏理论解释。其次,这个理论未能把引力包含进去。最后,对于天文
雷达是武器装备在新式战争中担负通信与电子侦察军事任务的关键一环。为了保证正常通信,且在敌方雷达探测范围内不被识别、追踪、攻击,武器装备需要让己方雷达波高效率传输又能够将敌方雷达波耗散或散射到其他方向。因此,提高武器装备的隐身性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实现“信号传输与隐身”双工作模式的关键技术主要有外形设计、频率选择表面(Frequency selection surface,FSS)、蒙皮天线等。外形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在不断发展,尤其是“三网合并”推行以来,我国电商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以淘宝、京东、苏宁易购为代表的一大批网络交易平台相继出现,网络经济也开始改变着人们的交易习惯乃至生活习惯。相比较于传统的交易模式,消费者借助网络交易平台购买商品和服务,打破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传统模式;与此同时,对商品近距离的触摸、观察等感官上的认知,逐渐被网络交易平台信用评价制度所取代,这种消费者的时间成
商业自动决策算法是近些年随着智能科技的发展与算法技术的经济应用而逐渐产生的一个新兴概念,其在为消费者的网络和现实生活带来诸多便利,推动经济资源更高效配置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如算法歧视、算法绑架等问题,危及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自由选择权等基本权益,因而开始受到法学界的关注。然而,由于算法科技本身的新颖性和前沿性,对算法及其相关法律问题的研究是近几年才逐渐兴起的,再加上算法的应用范围横跨政治、经济、社会
人工智能介入量刑机制将成为不可逆的趋势。基于量刑活动的固有属性,人工智能不可能直接给出最终的宣告刑,是故,量刑无法脱离于法官的自由裁量权。量刑是量刑统一化与量刑个别化的结合,前者是以“已然”的社会危害性为基础,将同类个案向一致标准引导的倾向,其核心是针对行为的“类案类判”;后者是以人身危险性为基础对“未然”的判断,其核心是针对行为人的个别化。量刑是“刑之量化”基础上的“刑之裁量”,前者旨在揭示已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