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强大的自我更新和多系分化潜能,体内外实验表明其可以向神经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上皮细胞、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及成软骨细胞分化,因而在组织修复上有着诱人的前景。另一方面,间充质干细胞有独特的免疫抑制功能,能够抑制T细胞的增殖、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在抑制排斥反应和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是一可行的临床选择。因此如何优化干细胞的体外培养条件,以更好的模拟干细胞的体内状态,以及在体外培养扩增出更适合移植的种子细胞,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目前对于干细胞生理特性的体外研究主要是在20%O2的培养条件下进行,并不符合体内的微环境。本文初步探讨了在2%O2的培养条件下,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不同方面的生理特性是否有所改变,一共包括三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研究了低氧对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基本表型、干细胞的标志性基因以及迁移能力影响。结果提示2%O2的培养条件下,其基本表型没有改变,干细胞的标志性基因OCT-4和nanog可以保持表达;2%O2的低氧条件使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表面CXCR4表达明显增加,迁移试验证实这些细胞向SDF因子的迁移能力提高。第二部分研究了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对T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以及低氧对间充质干细胞免疫特性的影响,体外实验观察了2%O2的培养条件下,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表面免疫相关分子的表达。结果提示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与T细胞的比率为1∶1时可显著抑制T细胞的增殖,而AMSCs和T细胞的比率为1∶10和1∶100时没有明显抑制效果;低氧培养的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HLA-DR分子及其反式激活因子表达上调。第三部分研究了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和成脂分化潜能,以及移植到经全身照射过的小鼠体内后,用PET检测AMSCs的分布情况。结果提示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可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分化。AMSCs移植后在肺部潴留较多,另外主要分布于胃肠道,肝脏等组织。